小动脉性肾硬化症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

病因

由长期未控制好的良性高血压引起,高血压持续 5~10 年即可能出现良性小动脉肾硬化症的病理改变, 10~15 年即可能出现临床表现。

病理

本病主要侵犯肾小球前小动脉,导致入球小动脉玻璃样变,小叶间动脉及弓状动脉肌内膜增厚。如此即造成动脉管腔狭窄,供血减少,进而继发缺血性肾实质损害,致成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及肾间质纤维化。

临床表现

肾小管对缺血敏感,故临床首先出现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表现 ( 夜尿多、低比重及低渗透压尿 ), 当肾小球缺血病变发生后,尿化验出现异常 ( 轻度蛋白尿,少量红细胞及管型 ), 肾小球功能渐进受损 ( 内生肌配清除率下降,而后血清肌酐增高 ), 并逐渐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与肾损害同时,常伴随出现高血压眼底病变及心、脑并发症。

防治

本病应重在预防,积极治疗高血压是关键。血压一定要控制达标 ( 平均动压达 100mmHg 以下,收缩压达 140mmHg 以下 ), 才能预防高血压肾损害的发生。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发生后,控制高血压仍然是延缓肾损害进展的关键。如果肾功能已减退,则按慢性肾衰竭处理。

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

病因

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是恶性高血压引起的肾损害。既往恶性高血压几乎都引起肾损害,但是随着诊治手段的进展,近代仅 63%~90% 恶性高血压患者发生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

病理

本病也主要侵犯肾小球前小动脉,但是病变性质及程度与良性小动脉肾硬化症不同。可见人球小动脉、小叶间动脉及弓状动脉纤维素样坏死,及小叶间动脉和弓状动脉高度肌内膜增厚 ( 高度增生的基质及细胞成同心圆排列,使血管切面呈“洋葱皮”样外观 ), 故动脉管腔高度狭窄,乃至闭塞。
本病肾小球有两种病变:一为缺血性病变,与良性小动脉肾硬化症相似;另一为节段坏死增生性病变 ( 节段性纤维素样坏死、微血栓形成、系膜细胞增生、乃至出现新月体 ), 在良性小动脉肾硬化症见不到。恶性高血压的肾实质病变进展十分迅速,很快导致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及肾间质纤维化。

临床表现

恶性高血压的肾病变与心、脑病变一样,均十分险恶。患者出现血尿 ( 约 1/5 患者出现肉眼血尿 ) 、蛋白尿 ( 约 1/3 患者出现大量蛋白尿 ) 、管型尿及无菌性白细胞尿,肾功能进行性恶化,常于发病数周至数月后出现少尿,进入终末期肾衰竭。

防治

恶性高血压是内科急症,及时控制严重高血压,防止威胁生命的心、脑、肾并发症发生是救治关键。为有效降低血压,治疗初常需静脉滴注降压药,而后再口服降压药巩固疗效 ( 见第三篇第六章 ) 。但是,血压也不宜下降过快、过低,以免影响肾灌注,加重肾缺血。推荐方案是在治疗初 2~3 小时,将舒张压降到 100~110mmHg, 然后继续在 12~36 小时内,讲血压进一步降达 90mmHg 。如果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已发生并已出现肾衰竭,则应及时进行透析治疗。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