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津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个人简介

孙津,初中毕业后在江苏省宝应县插队10年。后来在南京港务局和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工作,1986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攻读文艺学博士,1988年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海淀区八届政协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国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致公党海淀区第一届区委主委。
1988.07—1996.1907 中国作家协会副研究员;1996.07—2002.12 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中国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2002.12—2004.01 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中国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致公党海淀区委主任。
2004年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早年研究哲学和美学,近15年来主要从政治社会学角度研究比较现代化和农民问题、文化产业研究,已出版的专著大致也可分为这两种学科类别。

政治学、社会学类著作

《比较社会学引论》,2004年,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打开视域——比较现代化研究》,2004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中国农民与中国现代化》,2004年,中央编译出版社;
《赢得国家形象》,2002年,河南美术出版社;
《中国现代化对西方的影响》,1999年,河北人民出版社;
《新中国外交启示录》,1998年,广东人民出版社
《转型的中国》,1994年,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为人民服务》(与宋强合著)2003年,经济日报出版社。

哲学与美学类著作

《杜月涛与水墨画美学》(合著,西泠印社,2001年)
《绵延与断层――中国波普》(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年)
《美术批评学》(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4/2000)
《基督教与美学》(重庆人民,1990年)
《在哲学的极限处》(作家出版社,1988年)
《西方文艺理论简史》(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
另外发表学术论文也较多,《后什么现代,而且主义》发表在《读书》,被选为《读书》二十年十大名篇之一。

代表作

《中国农民与中国现代化》
本书将着重说明这样四点。其一,农民问题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产生的,因为这个革命需要农民本身作为革命主体从地主这一经济和政治系统中剥离出来。其二,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意味着农民由革命主体现代化建设主体转变。其三,农民问题在改革开放中的延续是由于农民一方面自负其责地寻求发展,另一方面由这种发展本身支撑着中国现代发展。其四,农民问题的中国特色在于,它是作为一种历史范畴而生成和起作用的,它也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发展失去意义,即农民仍然存在,但已都不成其为“问题”了。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