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怀鹞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原文

太宗得鹞,绝俊异,私自臂之。望见郑公(魏征),乃藏于怀。公知之,遂前白事,因语古帝王逸豫,微以讽谏。语久,帝惜鹞且死,而素严敬征,欲尽其言。征语不时尽,鹞死怀中。

译文

唐太宗得到一只鹞鹰,极其漂亮,私下里(在内宫,非朝堂)把鹞鹰架在胳臂上玩,看到魏征来了,就把鹞鹰藏在怀里。魏征知道这件事(看出来了),就走向前去汇报事情,就势(向太宗)讲古代帝王由于安逸享乐而亡国的故事,暗暗地劝谏太宗。(魏征故意)说得时间很长,太宗担心鹞鹰捂死,因为太宗向来尊敬魏征,(不敢直接轰他走,只是婉转地)想让他把话说得短些。然而魏征说个没完,鹞鹰(最终)捂死在(太宗)怀里。

字词解释

①鹞:一种鸟。
②臂:用作动词,架在臂上玩赏。
郑公:此指魏征,他曾被封为郑国公
④“因语(yù)”二句:因,乘机,趁便。语,告诉,讲述。
⑤逸豫:逸,安逸;豫,快乐;逸豫是指享乐。
⑥微:含蓄地,此为委婉之意。
⑦严敬:尊敬。
⑧素:一向。
⑨得:得到。
⑩绝:极,非常。
⑾遂:于是就。
⑿白:下对上告诉,陈述。
⒀欲:想要。

阅读提示

唐太宗毕竟是封建帝王,免不了有贪图享乐、玩物丧志的举止,但他也知道,这不是一个明君该做的,所以见了魏征就将鹞“藏于怀”,他又“素严敬征”,即使“惜鹞且死”,也不敢怎么样,宁可让鹞闷死在怀中。文章惟妙惟肖地刻画了唐太宗对魏征既敬重又有几分畏惧的复杂心理,衬托了魏征这一历史有名的“直臣”的形象。

练习

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帝惜鹞且死,而素严敬征,欲尽其言。
答:太宗帝怜惜鹞鸟,担心它会窒息而死,但他一向敬重魏征,想让魏征把话说完。
2、魏征在太宗玩鹞的时候劝谏君王不要耽于享乐,说明他善于抓住说理的_____;
答:时机。
3、“太宗怀鹞”的故事反映出唐代初年的什么政治风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种政治风气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什么?答:虚怀纳谏,开明政治。主要取决于皇帝的个人品质;唐朝建立,注重吸取隋亡教训。

出处

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口碑很好的一个皇帝,他和谏臣魏征的良好君臣关系历来为世人所称道,也是史学家啧啧称叹的贤君良臣的典范。“太宗怀鹞”, 见于唐人刘悚的《隋唐嘉话》。原文:太宗得鹞,绝俊异,私自臂之。望见郑公(魏征),乃藏于怀。公知之,遂前白事,因语古帝王逸豫,微以讽谏。语久,帝惜鹞且死,而素严敬征,欲尽其言。征语不时尽,鹞死怀中。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