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犰狳属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外形特征

大犰狳体型较大,通常体重为27千克,最重可达32.3千克,身长89.5厘米,身体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二的部分是尾巴。大犰狳是犰狳中体型最大的一种,体色黑褐,体长为75—100厘米,尾长约50厘米,体重60千克。在它的头顶上被有鳞片,就像戴着一付头盔,两侧长着一对圆形的小耳朵,嘴巴尖而长,口中生有100多颗同型的牙齿,超过一般哺乳动物数倍之多,但这些牙齿均弱小而无力,并且缺少门齿和犬齿,不能进行自卫,老年以后逐渐脱落。
身体可以分为前、中、后三段,外面都被有一层由小骨片组成的、如瓷砖般排列的骨质鳞片,如同硬甲一般保护着身体,前段和后段的骨质鳞片连成像乌龟壳一样的整块结构,不能伸缩,中段的鳞片呈条带状环绕而形成“绊”,有筋肉相连,其中3—4条在颈部,11—13条在背部,可以自由伸缩,从而增加了身体的灵活性,甚至可以快速奔跑。拖在身后的长长的尾巴和四肢上也均有鳞甲,鳞片之间长有稀疏而粗糙的毛。腹部没有鳞,生长着较为浓密的毛。它的四肢十分粗壮,趾上的爪尖锐而强硬,十分有力,其中第三爪较为弯曲,全长20厘米左右,但只适于挖掘而不适于与天敌搏斗。

分布范围

大犰狳分布于南美洲东部的巴拉圭、阿根廷、委内瑞拉、圭亚那和巴西的亚马孙河流域等地靠近水边的地区。

生活习性

大犰狳喜欢在夜间爬到地面上活动,白天则大多在洞穴中睡觉。令人惊奇的是它还有游泳的本领,可以先吸入大量的空气,使肚子膨胀起来,这样就能让披着沉重盔甲的身体在水面上漂浮起来,每吸一口气可以在水中游上6分钟。
在陆上行走时,其身上的鳞甲可以防止草丛、灌丛中的荆棘伤害它的皮肤。由于腿短,不善奔跑,也不善于与天敌博斗,所以每当遇到敌害无法逃脱的时候,就马上把身体蜷缩成一只硬甲球,将较为柔软的头、胸、腹等部位全部藏在盔甲之内。较大的食肉兽类,或者当地土著的印地安人的猎犬,其锋利的牙齿能够咬穿它的鳞甲,所以这些动物也就成了它的主要天敌。
大犰狳还具有高超的掘土能力,能在坚硬的土地上掘洞逃脱敌害,甚至能掘开水泥地面,其掘洞的速度和力量都十分惊人,常常能在几分钟之内就把全身埋入土中。此外,它还有很多逃避敌害的办法,例如跳入水中,潜水而逃;钻入稠密的灌丛中,使敌害无法进入;从肛门中喷出一股奇臭无比的热液,趁对手的眼睛被熏得灼痛难睁时,迅速逃走等等,只有极少的情况下才用爪子进行反抗。
它的食性很杂,包括蚂蚁、白蚁、蛴螬、甲虫、蝎子等昆虫,以及蠕虫、蜗牛、蜘蛛、蜥蜴、蛇、蟾蜍、小鸟、鸟卵,甚至腐肉等,都是它的食物,有时为了寻觅害虫也会毁坏庄稼,所吃害虫的量也十分惊人。视力很差,就依靠灵敏的嗅觉寻觅食物,能够准确地寻找到在1米以下深度隐藏的蚂蚁、白蚁等的巢穴。

生长繁殖

大犰狳每窝产1—2仔,寿命为12—15年以上。

保护级别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濒危(EN)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