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带天竺鲷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濒危状态

不在IUCN濒危名单中

形态特征

体长圆而侧扁。头大。吻长。眼大。尾鳍内凹。 D. VII-I,9;A. II,9; P. 15;GR. 1 1 7;Ll. 26。体侧于第一背鳍及第二背鳍前部之下方各具一暗带,成鱼尤为明显;尾柄中央另具一小黑圆点。眼下无任何斜纹;鳃盖骨上缘亦无一小黑圆点。以前所记载之拟双带天竺鲷(Apogon paseudotaeniatus)为其误鉴。

栖所生态

主要栖息于礁区外围砂泥底质的海域,深度可达20公尺。以多毛类或其它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

地理分布

分布于西太平洋区,包括琉球、东海、台湾及菲律宾等。台湾各地均有分布。

渔业利用

通常以下杂鱼处理,用作鱼饲料,有时会晒成小鱼干自家食用,并无任何经济价值。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