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以杰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人物生平

1993年获华南师范大学生物学理学学士,2002年获华南师范大学动物学理学硕士,2007年获中山大学生态学理学博士。1993年至今,在广东教育学院生物系任教。

主讲课程:

《动物学》及动物野外实习、《环境科学与环境教育》、《应用昆虫》、《经济动物学》、《生态学》、《观赏动物学》、《生物统计学》。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生态学、动物学的教学和研究,着重海滨潮间带、红树林底栖动物生态研究。
首次系统研究了湛江红树植被底栖动物的生态,成功利用底栖动物的ABC曲线,结合沉积物重金属、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含量的化学监测,评价了人工恢复红树林湿地的环境质量。提出无瓣海桑外来速生树种人工林在生态恢复过程中,林区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动态变化特点和次级生产力均可作为分析与评价人工红树林的生态功能恢复状况的重要指标。

主要成就

曾获广东教育学院科研优秀奖,第一届全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理科组二等奖,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班主任等。

主要参与的科研项目:

1、物种冗余相对性的实验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0254、2004-2007、20万)
2、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下降机理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0302、2006-2008、27万)
3、何首乌道地性研究(省自然科学基金、04105514、2005-2007、5万)
4、珠海市淇澳岛人工恢复红树林湿地底栖动物多样性的研究(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9b030600006、2009-2012、20万)。

主要研究成果:

红树林在不同演替阶段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红树植被中底栖动物群落的空间分带,红树林区软体动物生态位,红树植被中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红树植被中底栖动物群落的ABC曲线等。先后合编著作2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的论文共27 篇,其中权威和核心论文9篇, SCI收录1篇, CSA剑桥科学文摘网络数据库收录1篇。攻对硕士和博士学位的论文均被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收录。

出版著作及发表论文

1、Heavy metals,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and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in surface sediments of mangrove swamps from coastal sites along the Leizhou peninsula, South China,(2008年1月发表于Acta oceanologica sinica,第一作者)(SCI收录)
2、广东湛江红树林保护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空间分带(2007年5月发表于生态学报,第一作者)(权威)
3、Spatial Zonation of Macrobenthic Fauna in the Zhanjiang Mangrove Nature Reserve, Guangdong, China(2007年5月发表于生态学报英文版,第一作者)(权威)
4、A Comparison of Macrofauna Communities in Different Mangrove Assemblages(2007年6月发表于动物学研究,第一作者)(核心)
5、广东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软体动物的群落结构(2007年1月发表江西师范大学学报,第一作者)(核心)
6、红树林区软体动物生态位的三种分析方法(2006年11月发表于生态学杂志,第一作者)(核心)
7、广东上川岛潮间带软体动物的分布(2004年6月发表于动物学杂志,第一作者)(核心)
8、广东海陵岛沿海软体动物的分布(2005年1月发表于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第一作者)(CSA收录)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