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礼新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人物介绍:

2006年推出“釉上工笔泼墨彩”艺术瓷创作新品,在传统釉上工笔技法上,强调中国古典美学与现代构成的契合,作品体现出中国画的笔墨韵味和意境情趣。2008年推出“新没骨青花”作品系列,在熟练运用传统的青花分水技艺的基础上,作品注重突破传统青花构成题材,创新构图形式,作品展示细腻扎实的传统工笔技法,小处,须眉毕现,大处,清新扑面,表达出于清浅中见含蓄内敛的意境。
吴礼新

吴礼新

作品《秋野》 釉上水墨彩

作品《秋野》 釉上水墨彩

参展获奖

2011 “冥思”获得2011年中国收藏最佳设计奖
2011 “独乐不如群乐”获得2011年首届中国高岭国际陶瓷艺术展优秀奖
2011 参加“秋色绽放”当代陶瓷艺术学院精锐展
2011 参加“瓷风画语”学院六君子当代陶瓷艺术展
2010 中国收藏2010十大艺术陶瓷名品 北京
2010 景德镇国际当代陶艺展 景德镇
2010 第六届江西省青年美展 南昌
2009 景德镇“唐英杯”第七届陶瓷艺术百花奖 优秀奖 景德镇
2009 “闽龙杯”陶艺展 北京
2008 江西省美展 南昌
2007景德镇陶瓷学院50周年师生作品展 景德镇
2006中国当代陶艺邀请展 杭州
2006 第二届青年陶艺家邀请展 北京

作品介绍

自由挥洒

作者:任华东 复旦大学美学博士,景德镇陶瓷学院副教授
中国画自宋元际被引入陶瓷艺术领域以来,作为新的艺术载体,陶瓷不但未减弱中国画的表现力,反因其特有的材质与工艺使中国画的笔墨韵致得以更加淋漓尽致的发挥,引历代无数陶艺家“竞折腰”。陶艺家们在陶瓷上尽情挥洒笔墨情趣,赋予国画和陶艺新的精神内涵和美学特征。当代青年陶艺家-吴礼新,正是其中寄意自然、在清隽与幽丽间自由挥洒笔墨精神的瓷苑艺术家。
吴礼新,景德镇人,熏染于千年瓷都积淀的陶瓷艺术环境,自幼习画,后专攻陶艺。现执教于国内唯一一所陶瓷高等院校-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美术学院,教授陶艺,业余创作。作品以青花和新彩为主,自成风格,屡获国内外陶瓷大奖。2010年,作品《憩》更是被权威杂志《中国收藏》评选为“2010年中国十大名瓷”,成为该奖项最年轻也最具潜力的青年陶艺家。此作品一经第十七届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展出,即引起陶艺界和收藏界的广泛关注。  走进吴礼新的瓷廊,顿觉清隽之气盈室。清者,清新、明净、舒爽,如身处雨后竹林小径,晨曦点缀其间;隽者,隽永、含蓄、蕴藉,似月下品茗,淡淡茗香,绕于舌尖,融于月色。令你如此神清气爽,却又使你欲闭目涵泳者,便是吴礼新的青花艺术了。
看,葡萄树间,一只翠鸟正回头,阵翅欲飞,另一只却纵身掠下,充满动势;瞧,两只雏鸡,毛羽未丰,体态饱满,张着嘴,点着脚,充满好奇的抬头看着青翠欲滴的盆花,稚趣可掬;更有几尾金鱼,身体通透,悠游自在,隐现于轻盈流转的荇草间,水气淋漓……  吴礼新的青花,寄意花鸟虫鱼,构图简洁明快,讲究对比呼应;运笔既求工稳细腻,于小处,须眉毕现,而写意处,又不失自由奔放,尤其是“新没骨”笔法的使用,更将严谨与洒脱合为一体,质韵俱佳;用“墨”则立足传统青花分水技法,讲究色彩的层次感,节奏感,甚至力度感,达到浓淡相宜,刚柔相济,随情意与物象而能枯能润的水墨效果。
由“笔墨法度”进而更求“笔墨意趣”,于“清”之外更蕴“隽”意,方得青花之“真精神”!吴礼新的青花没有囿于技法,而是试图由“技”进于“道”,努力追求“象外之外”、“韵外之致”。看《何思》这件作品!在白净的瓷面上,一只青鸟单脚独立于青色大地,另一只脚却高高抬起,腿完全被身躯遮住,只留一点脚爪,欲前伸,头却转向身后,眼睛朝右上方望去,象是警觉着,又象是在思考着什么。其身姿如独立风中、格调高古的隐士,又若月下着青袍,手持书卷背于身后,回头望月凝思的才子雅士。画面构图、运笔、用墨极简,不刻意求技法运用和形式营构,青鸟之外皆空白,但却意味隽永,耐人咀嚼。
作品《何思》 没骨青花

作品《何思》 没骨青花

自由运用诸技法,却又努力突破技法,追求韵外之致,吴礼新将自己的笔情墨趣或挥洒于瓷板,或晕染于器皿,在洁白细腻、轻薄匀称的瓷胎上,在水与青花料的浓淡相济中,在“新没骨”之“工”与“分水”之“意”的节奏韵律里,清新隽永的笔墨意趣跃然瓷上,这正是中国画尤其是文人画的神韵。
在真正的艺术家那里,其艺术风格从来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真正的艺术家最怕重复,他们要在不断突破既有艺术格局中,体验创造的激情和乐趣。吴礼新的陶艺也具有这个特点。清隽的青花之外,吴礼新又在新彩的“幽丽”中尽情挥洒笔墨性情了。
不同于青花,新彩属釉上彩装饰,低温烧成,以料性稳定,色调丰富鲜丽著称。这一方面增加了瓷绘和烧造的可控性,便于准确传情达意,另一方面却也对陶艺家的才情提出了更高要求,当陶瓷的料性规律和烧造气氛易于把握时,也许就只剩陶艺家的想象力了,陶“艺”因此可能变的更加纯粹。
吴礼新仍以“笔墨情趣”入新彩,在保留新彩色调丰富、鲜丽的基础上,将笔墨的淡雅情绪和率性洒脱融入其中,小心勾勒,大胆泼墨,创造了“幽丽”的新彩艺术。幽者,深也、远也、隐也、静也、昧也;丽者,浅也、近也、显也、闹也、亮也。两者如此迥异,却集于一身,可谓瑰奇!
看《清境》这副以玉兰为题材的新彩!在已烧致过的洁白的瓷板上,以淡黄的新彩料打底,画面底部近景是大片墨色,似山石,以泼墨技法出之。墨色在打底的淡黄色以及洁白的瓷胎上晕散开,浓淡相间。浓处,墨色滋润,水气淋漓;淡处,墨色蹦散开去,似雨打荷叶,透出浅浅的淡黄底色,极有肌理感,有“飞白”之趣,“皴”法之妙。最浅处,墨已若有若无,似烟,如梦。泼墨技法既大胆又细腻,枯而能润,刚中见柔,富有力度感和韵律感。底部近景的大片墨色占去画面的近一半尺副,上部左半边是中景-盛开的玉兰。花瓣几与底色同,总体呈浅黄色,然而靠近花蕊的地方却敷以淡青,花蕊又是正黄,给人以淡雅、滋润、圣洁之美。花瓣以工笔出之,线条细腻灵动。较远处一朵呈浅粉色,含苞欲放,如清纯羞涩的少女,与盛开的玉兰遥相呼应。玉兰枝干挺拔有力,着浅黄,枝影却敷之以蓝灰,深浅不一,让人称奇!上部右半边是远景,一只浅灰中透着浅黄的蝴蝶翩翩而来,欲落于玉兰上。
作品《清境》 釉上水墨彩

作品《清境》 釉上水墨彩

观《清境》,墨色当头,或深或浅,似山石,若污泥,造成幽深之境;浅黄次之,色如古书,含幽远、幽静之意;浅绿、正黄、浅青、蓝灰、浅粉、浅灰辅之,色彩明丽、清雅。诸色共同营造出“幽丽”的瑰奇意境,“幽”与“丽”相反相成,将玉兰超凡脱俗的雅洁之气推向极至,令人感叹,此物只应天上有!从题材、手法、到意境、审美风格,《清境》集中代表了吴礼新的新彩瓷艺。其实,细细品味他的新彩,“幽丽”背后仍是其“清隽”的笔墨底色。  瓷如其人!“清隽”乃至“幽丽”的笔情墨趣背后,更是吴礼新清朗却又富于激情的性情底色。此君雅好淡青牛仔,白衬衫束于腰间,面色清癯,着眼镜,性温和,彬彬然有书卷气。平日寡言,但论及陶艺,动情处,常口若悬河,手臂挥舞,势如惊涛拍岸;闻何处有陶艺高人,茶饭不思,恨不能马上相见,一副我为瓷狂的劲头。正是这股清朗与激情造就了吴礼新清新却又不失力度的陶艺世界,在博得收藏界雅好的同时,也赢获了学生的喜爱,被选为2011年景德镇陶瓷学院首届“十大最受学生喜欢的教师”。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此君有更出色的作品问世,接续传统,开启新风,以飨同好。

主要作品

《回望 — 鄱湖· 秋》作品介绍:鄱阳湖秋色正浓,寒意渐袭,迁徙的召唤已经催促它良久,眷恋,不舍这块丰饶、自在的生态湿地,不舍,不舍,回望,回望……。作品构图上无序处得和谐,技法上别出心裁,综合运用传统工艺和现代 处理手法,尽可能地让作品吐发出对自然的思考和感悟。
《回望 — 鄱湖· 秋》

《回望 — 鄱湖· 秋》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