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子英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参展荣誉

参展及所获荣誉
1997年作品《大好河山》、《山水清音》入选“广东省当代百名书画家作品展”;2000年作品《秋居图》入选“广州青年美术家作品展”;2003年5月参加了由广州青年美协举办的“新艺展”第四回展,同年作品《春意浓》获广州美术作品创作奖,后又入选广东省美术作品展并获优秀奖;
2006年3月应马来西亚总商会邀请举办父子三人展,同年7月应总参管理局邀请至北京作画。近些年来作品在多份杂志、报刊上发表,深受海内外人士关注和收藏。在国内外举办多次个人画展及联展。
已出版有《吴子英画集》(岭南美术出版社)、《吴子英画选》(中国文艺出版社)等十余本作品集。

作品风格

子英的山水画追求的是宁静、安逸的风格。现代生活特别是都是生活,节奏快,喧闹,浮躁,子英向往的是休闲的、飘逸的美好生活。因此,他的山水画大都有人文景观,亭台楼阁绘入画中,诗言志、画寄意,把自己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寓于那宁静、安逸的山水画中,表现了作者的思想境界。
子英的山水画另一个特点是融和,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人讲究风水,风水学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其实,古代的风水学就是现代研究人类宜居环境的学问,风水讲究的是人的居住环境和谐。什么样的环境最理想?依山之地为宝地,傍水之地为上等宝地,依山又傍水之地为上上等宝地,因此,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人居环境是最理想的,人们希望在这样的风水宝地居住。吴子英先生把中国传统的风水学和谐理念融入到他的山水画中,他的画讲究的是负阴抱阳,藏风纳气,画显得有生气,有灵气,再加上“山明水静正宜居”诸如此类的题款,画龙点睛,整幅画就更加突显和谐统一,意境就更加深远了。融和,子英其画是也。

传承历阅

子英性格温和朴厚,敏学多思,讷于言而敏于行。颇具大智若愚之相。他出身于诗书之家,有很高的天赋和良好的家学渊源。他自幼迷恋书画,其山水画更多地学习取法元四家的经典范式,尤以王蒙、黄公望、倪瓒用功更多。更加以融汇明四家。清四僧的笔墨技法和艺术理念。在师法古人的过程中。又得益于其父吴静山先生的耳提面命,言传身教。由于吴静山先生早年就读于浙江美术学院,本是陆俨少、潘天寿、顾坤伯等名师的高足。因此子英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了上述先贤们艺术成就的滋养。于是,画艺不断精进,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拿出一批新作,让人刮目相看。
子英的学画之路也迥于时下一般年轻人的途径。他自幼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之中学画,起步很高。在最好的青少年时代,他并未亦步亦趋地走现代学院美术教育的路子,而是全身心地浸淫在传统的画理和技法之中,又与当代先贤名师多有交往和请教,转益多师而又勤学苦练。继而又师法造化,但他像他父亲一样很少实地写生,默写的功夫十分惊人。他游学于名山大川之中,饱游饫看,目识心记,做到山川万物烂熟于胸中,然后再根据记忆进行构思和创作,因此他的山水画有一种纯正的传统的气息和格调。他的画与他的人一样,古朴沉静,柔和明丽,温润可人,是南方画派的韵致。他讲究气韵生动,骨法用笔,章法变化多端,用笔用墨富于表现力,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个人面貌。

湖南分会理事

吴子英(1931~)侗族。湖南通道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湖南分会理事,中学一级教师。发表作品有《大戌梁情歌》、《探情组歌》、《走寨歌》、《努宁美》等。曾获全国侗族文学创作一等奖,还有《侗族礼俗歌》、《坐夜歌》、《拦路歌》及侗族民间故事30多篇,民俗10多篇,均发表在各省报刊杂志上。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