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再添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主要成就

1948年,吴再添在厦门局口街和中山路交接处的那棵大榕树下摆了
吴再添 吴再添
一个小吃摊,开始经营虾面。
上个世纪50年代初,吴再添将虾面摊位迁至当时号称厦门美食街的庙仙路。
1956年,顺应当时公私合营的政策,吴再添的小吃店并入了厦门饮食服务有限公司。店门口,挂起了一个红布条,上面写着大大的“吴再添饮食店”,自此,吴再添从个体小商贩转变为一名国有企业职工。
3年后,吴再添调到了另一家饭店,这是厦门饮食服务公司旗下的永风饭店。当时已经经营不善,吴再添到了以后,这家店便改名为“吴再添饮食店”。吴再添担任饮食店的经理。每天,他穿着工作服在厨房里掌勺,甚至骑上三轮车去运货。
文革期间,“吴再添饮食店”曾被改名为“味中香”、“红会”、“三友”等。生意不复火爆,通常每晚9时就打烊了。
1985,吴再添调到了位于大同路的大众饭店(即“吴再添小吃店”的前身)。他的使命是拯救即将倒闭的大众饭店。
吴再添知道要让这样一家店重新赢利不是件容易的事。上任后一连几天,吴再添每天在大众饭店周边转悠,考察附近情况。熟悉完店外情况后,他又在店里一连坐了4个多月,他在观察店内的经营情况。
经过这一百多天的留心观察,吴再添发现饭店经营不善,主要是小吃没有地方风味。
吴再添便把饭店重新定位为他一贯施行的大众路线,专卖好吃又便宜的闽南风味小吃。
找对定位后,他先把店门一关,开始大动刀斧装修店面。同时扩大品种。经过一年的酝酿,1986年8月,大众饭店更名为吴再添小吃店,重新开张了。
逐渐地,这间店起死回生,越来越红火,吴再添的招牌越叫越响。
1987年,填好退休表格的吴再添,又被公司留下担任终生顾问。
2004年9月28日,吴再添正式退休。

“吴再添”品牌之争

2004年9月28日,吴再添正式退休。
第二天这位76岁的老人做了一个出乎很多人意料的举动。他在报纸上发表声明,表示未经他本人授权,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使用他的姓名作商业使用。
据了解,9月24日,吴再添递交的辞职书上明白写着:从今年10月1日起辞去该店终身顾问的职务。至此,本人与公司和该小吃店不再有任何关系。
显见的,吴再添的声明直指他服务了40多年的厦门饮食服务公司。
当时,接受媒体采访时,吴再添的儿子吴民强表示,讨这个名号不是为了经济利益。他建议饮服公司将名号公开拍卖,拍卖所得捐给社会福利事业
而吴再添本人也说,招牌是他40多年来的心血,不忍心被他们搞没了。
上月底,吴再添又采取了进一步的行动。他向厦门市思明区工商局递交申请书,请求工商局纠正“吴再添小吃店”使用其姓名作为企业名称。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