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芳丽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个人简介

继之分别在原华西医科大学和原中山医科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分别为利什曼原虫的分子核型及恶性疟原虫的DNA疫苗。先后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卫生部优秀青年人才专项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广东省卫生厅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和广东省博士后科学基金等共11项,已很好的完成了所承担的上述各项基金;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40余篇。近五年(2000.07-2005.08)分别在美国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 College)从事弓形虫病免疫学研究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从事恶性疟原虫配子体的传播阻断疫苗、恶性疟原虫基因组序列研究以及从全球恶性疟原虫分离株筛选var2基因保守片段以寻找致死性胎盘疟疾疫苗候选分子。

学术兼职

广东省寄生虫学会理事,《热带医学杂志》编委,《Vaccine》审稿人。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

①日本血吸虫肝纤维化免疫病理机制研究;
②弓形虫免疫病理机制研究;
③我国恶性疟原虫抗药性和间日疟原虫传播类型、种群结构研究。

代表性研究基金

1. 核酸疫苗对眼弓形虫感染的免疫保护性研究 3.0万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2006.6.27 项目负责人
2. 日本血吸虫肝脏虫卵肉芽肿的免疫调节研究 5.0万
中山大学基础医学院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 2005.12-2007.12 项目负责人
3. 我国弓形虫分离株和RH株突变体分子核型及基因定位分析 15.0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No. 30070682) 2001.01-2003.12 项目负责人
4. 模型生物(人体寄生虫)基因组的研究 120.0万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体项目 2001.01-2003.12 核心组成员
5. 人源性抗日本血吸虫抗体组合文库构建及诊断用抗体筛选 1.0万
广东省卫生厅科学基金 (A1999123) 1999.09-2000.09 项目负责人
6. 弓形虫棒状体蛋白1核酸疫苗在BALB/c小鼠体内的研究 1.0万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998.01-1999.12 项目负责人
7. 痘苗病毒介导的日本血吸虫26kDaGST和FABP疫苗的研究 2.0万
卫生部优秀青年人才专项基金1997.05-1999.05 项目负责人
8. 我国弓形虫分离株分子核型及基因染色体定位分析 1.0万
广东省博士后科学基金1997.04-1999.04 项目负责人
9. 恶性疟原虫DNA疫苗的初步研究 2.0万
中山医科大学研究基金 1997.01-1999.12 项目负责人
10.我国皮肤及内脏利什曼病原体分子核型及染色体基因分析 5.0万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