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鳈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识别特征

编号:
6167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亚科:
鮈亚科
拉丁亚科:
Gobioninae
中文属名:
鳈属
拉丁属名:
Sarcocheilichthys
拉丁种名:
sinensis
定名人:
Bleeker
年代:
1871
中文名:
华鳈
原始文献:
Verh. K. Akad. Wet. Amst., 12:31.
模式产地:
长江
生境:
栖息于江河支流和湖泊中,水流缓�
类型:
6
国内分布:
遍及全国各大水系
国外分布:
朝鲜西北部
资料来源:
珠江鱼类志:128-129. 广西淡水鱼类志:119.
华鳈,鱼名体长,侧扁,头后背部隆起,腹部圆。头短小。吻稍突出,前端圆饨。口小,下位,略呈马蹄形。唇稍厚,下唇限于口角处,唇后沟中断,其问相隔较宽。下颌前缘有发达的角质边缘。口角具须I对,较短,细弱。鳃耙短小,排列稀疏。下咽齿稍侧扁,第一和第二枚齿末端呈钩状。背鳍外缘稍平截,最后1根不分枝鳍条基部较硬,末端柔软分节,其起点至吻端较至尾鳍基的距离为近。胸鳍较短,末端略圆,后伸不达腹鳍起点。腹鳍起点在背鳍起点之后,末端可伸达肛门。臀鳍较短,不达尾鳍基部。尾柄较短而高。尾鳍较宽,分叉浅,上下叶等长。末端圆钝。肛门距臀鳍起点比至腹鳍起点为近。雌鱼有粗短的产卵管,生殖季节稍有延长。鳞片中等大,胸、腹部均有鳞片。侧钱完全,且平直。身体灰黑带棕色,背部色深,体侧较浅。腹部灰白色。体侧有4块宽阔的垂直黑色斑纹,第一块在头后背部至胸鳍基之间,第二块在腹鳍和背鳍之间,第三块在臀鳍基部至背鳍末端之间,第四块在尾柄基部。幼鱼比成鱼的斑纹明显。颜色较深。各鳍均呈灰黑色.其边缘均为黄白色。生殖时期体色及各鳍变成浓黑色,雄鱼吻部具有自色珠星,颗粒较大,雌鱼无珠星,无明显变化,仅产卵管稍延长。

生活习性

为小型鱼类,个体小,数量少,经济价值不大。生长缓慢。常生活在水的中下层,多栖息在山溪支流河段,喜流水生活。食性较杂,以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也食甲壳类、藻类及植物碎屑,1龄鱼可达性成熟,产卵期在3--5月间。

经济价值

数量较多,有一定经济价值。但肉味稍差(有资料显示其肉味鲜美)。日本也出产一种同属的鱼,是非常普通的食用鱼,通称为"鳇",产量甚多,可鲜食或制罐头,亦有专门作为养殖对象的。肌肉鲜用或腌干均可入药。具有安胃和中、利小便、解热毒之功效,主治水肿胀满、黄疸、疮毒等症。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