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艳丽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上海大学研究员

人物简介

1997年7月获河南理工大学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学士学位,2000年获河南理工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2005年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获环境科学博士学位。2004年9月到2005年9月分别到英国伯明翰大学和兰卡斯特大学学习。2006年1月到上海大学环境污染与健康研究所工作。
自攻读博士研究生至今,一直从事大气中羰基化合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的研究。主要是借助高效液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连用,气象色谱质谱连用等分析室内或室外大气中羰基化合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分布,来源等。目前的研究方向有2个:一是植物排放的高分子量的羰基化合物及部分挥发性有机物的研究,二是大气中羰基化合物在线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除分析方法本身,还涉及到仪器的设计,组装和自动控制等。
自2002年以来,在羰基化合物的检测方法和来源分析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主要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在SCI期刊上。
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参加2项。

主要论文

1. Feng Y.;Wen, S.;Wang, X.;Sheng, G.;He, Q.;Tang, J.;Fu, J., Indoor and outdoor carbonyl compounds in the hotel ballrooms in Guangzhou, China。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4, 38, 103-112.
2. Feng, Y; Wen, S; Chen, Y; Wang, X; Lu, H; Bi, X; Sheng, G; Fu, J., Ambient levels of carbonyl compounds and their sources in Guangzhou, China。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5, 39, 1789-1800.
3. 冯艳丽,文晟,何秋生,盛国英,傅家谟 广州宾馆歌舞厅室内室外羰基化合物的研究,中国环境监测,2005 Vol.21 No.1 P.58-61。
4. Wen, S., Feng, Y., Wang, X., Sheng, G., Fu, J, Bi, X., Development of a compound-specific isotope analysis method for acetone via 2,4-dinitrophenylhydrazine derivatization. Rapid Communications in Mass Spectrometry,2004,18(22) ,2669 – 2672.
5. Wen, S., Feng, Y., Yu, Y., Bi, X.,Wang, X., Sheng, G., Fu, J., Peng, P., Development of a Compound-Specific Isotope Analysis Method for Atmospheric Formaldehyde and Acetaldehyde, Environ. Sci. Technol.,2005,9 (16), 6202 -6207.
6. Yu, Y.,Wen, S., Feng, Y., Bi, X., Wang, X., Sheng, G., Fu, J.,A novel method potential for the stable carbon isotope analyses of the atmospheric formaldehyde by means of cysteaminederivatization. Rapid Communication in Mass Spectrometry.2005, 18: 2469-2472.
7. Yu, Y.,Wen, S., Feng, Y., Bi, X., Wang, X., Peng, P., Sheng, G., Fu, J., Development of a Compound-Specific Isotope Analysis Method for Atmospheric Formaldehyde via NaHSO3 and Cysteamine Derivatization. Analytical Chemistry . 2006, 78 (4): 1206-1211.
8.冯艳丽,陈颖军,文晟,盛国英,傅家谟 广州东站室内停车场空气中羰基化合物调查,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28(11),863-864。
9.冯艳丽,陈颖军,文晟,盛国英,傅家谟。广州大气中羰基化合物特征,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30(2),51-53。
10. 冯艳丽,陈颖军,文晟,盛国英,傅家谟。餐馆排放的油烟气中羰基化合物特征,环境科学与技术,已接收。
11.Yuguang Chi, Yanli Feng, Sheng Wen, Huixiong L¨u, Zhiqiang Yu, Wenbing Zhang, Guoying Sheng, Jiamo Fu.Determination of carbonyl compounds in the atmosphere by DNPH derivatization and LC–ESI-MS/MS detection. Talanta,

科研课题1

.高分子量羰基化合物植物来源的研究(40503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6.1-2008.12,项目负责人。
2.大气中羰基化合物在线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4077304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8.1-2010.12,项目负责人。

山西财经大学副教授

个人简介

冯艳丽,女,41岁。产业经济学硕士,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副教授。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政策及国际贸易实务。长期从事教学工作,主要讲授国际贸易原理、国际贸易实务(双语)、外贸英文函电(双语)、国际经贸组织、产业经济学、国际商务合同(双语)、专业英语等。

个人荣誉

曾经获得2003年首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及第五届观摩教学评比二等奖;2003年山西财经大学 “十佳青年教师”称号; 2004年主讲的“国际贸易学”课程获山西省省级精品课程奖,并获山西省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2006年课题“21世纪国际经贸人才的素质特征及其培养模式研究”获山西省优秀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2006年论文“我国流通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获山西省商业经济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2007年主讲课程 “国际贸易实务”获山西省省级精品课程奖。

科研方面

近五年发表论文十余篇,主要有: “贸易自由化: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的统一”(《经济问题》,2003.12。)、“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生产力研究》,2004.1)、“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教版),2003.4)、“重大突发事件与一国的国际竞争力”(《经济师》,2004.1)、“战略贸易理论中的政府干预思想解析”(《商业时代》,2005.6)、 “多边贸易谈判新议题与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山西财税专科学报》,2003.4)“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产业经济学前沿论文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12)等等。参编著作共计60万字,主要有《企业管理国际通用模式》(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2)、《开放条件下山西经济发展对策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4)、《社会营销问题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2)、《国际贸易实务》(中国商业出版社,2006.1)等等。已结题课题有“山西产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研究”(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3) “绿色贸易与山西对策研究”(山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05.6)等等。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