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范式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简介

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要满足一定的要求。若关系满足不同程度的要求,就称它属于不同的范式(Normal Form)。

第一范式

定义 设 R 是一个关系模式,如果 R 中的每一个属性 A 的值域中的每个值都是不可分解的,则称 R 是属于第一范式的,记作 R ∈ 1NF。
例如:在关系 SA(姓名,工资)中,属性“工资”还可再分为基本工资,奖金还有补贴 3 个数据项,这违背了第一范式中元组的每个属性不可再分的原则,所以它不满足第一范式。
将非第一范式的关系转换为第一范式的关系非常简单,只需要将所有数据项都分解成不可再分的最小数据项就可以了。例如上面的关系改为 SA(姓名,基本工资,奖金,补贴)即可。

第二范式

定义如果关系 R ∈ 1NF,并且 R 中每一个非主属性完全函数依赖于任一个候选码,则 R ∈ 2NF。
从定义可以看出,若某个 1NF 的关系的主码只由一个列组成,那么这个关系就是 2NF 关系。但是,如果主码是由多个属性列共同组成的复合主码,并且存在非主属性对属性的部分函数依赖,则这个关系不是 2NF 关系。
例如:在关系 SB(学号,姓名,系名,系主任,课号,成绩)中,、
非主属性“姓名”仅函数依赖于“学号”,也就是“姓名”部分函数依赖于主码(学号,课号)而不是完全依赖;
非主属性“系名”仅函数依赖于“学号”,也就是“系名”部分函数依赖于主码(学号,课号)而不是完全依赖;
非主属性“系主任”仅函数依赖于“学号”,也就是“系主任”部分函数依赖于主码(学号,课号)而不是完全依赖。
所以 SB 不满足第二范式,不是 2NF 关系。可以用模式分解的方法将非 2NF 的关系模式分解为多个 2NF 的关系模式。去掉部分函数依赖关系的分解过程如下:
1. 用组成主码的属性集合的每一个子集作为主码构成一个表。
2. 对于每个表,将依赖于此主码的属性放置到此表中。
例如:将 SB 分解为两个关系模式
SC(学号,课号,成绩),主码为(学号,课号)
SD(学号,姓名,系名,系主任),主码为 学号。

第三范式

定义 如果关系 R ∈ 2NF,并且 R 中每一个非主属性对任何候选码都不存在传递函数依赖,则 R ∈ 3NF 。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如果存在非主属性对主码的传递依赖,则相应的关系模式就不是 3NF。
接着上面的例子,关系模式 SC 和 SD 均是 2NF 的,但在关系 SD(学号,姓名,系名,系主任)中,存在如下函数依赖:
学号 → 系名
系名 → 系主任
系名 -\→ 学号
那么,存在着一个传递函数依赖“学号 → 系主任”成立。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因为在 SD 中存在传递函数依赖,所以 SD 不满足 3NF。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下一步的分解。去掉传递函数依赖的分解过程如下:
1. 对于不是候选码的每个决定因子,从关系模式中删除依赖于该决定因子的属性。
2. 新建一个关系模式,新的关系模式中应包含在原表中所有依赖于该决定因子的属性。
3. 将决定因子作为新关系模式的主码。
例如:将 SD 分解为
SE(学号,姓名,系名)
SF(系名,系主任)
这两个关系模式不再存在传递依赖,它们均为第三范式。在通常的数据库设计中,一般要求要达到 3NF。3NF 是一个实际可用的关系模式应满足的最低范式。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