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蓓如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人物简介

1963年7月毕业于陕西省武功农校后,在陇县从事农技推广工作,1978年考入西北农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981年留校工作至今。

研究领域及方向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

学术及科研成果

从70年代初至今,一直致力于小麦雄性不育和杂交小麦研究。为解决国外小麦不育系的遗传缺陷, 1987年完成K型雄性不育三系配套,被《科技日报》评为“1988年中国十大科技成就”之一。
利用K型小麦不育系选育出我国第一个杂交小麦强优组合“西农901”,于1995年通过品种审定,并被评为“1995年中国科技十大新闻”之一,何蓓如教授被评为“1995年十大陕西科技新闻人物”之一。
在科技扶贫工作中,和中国农科院合作,主持育成了适应秦岭高寒山区种植的小黑麦品种“中秦1号”、“中秦2号”,已在秦巴高寒山区广泛种植推广。
近年主持国家863课题和陕西省攻关课题,成功创立适应我国小麦主产区应用的YS型小麦温敏不育系,建立技术简便、成本低廉的二系杂交小麦技术体系,该项成果2004年6月通过成果鉴定。
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106篇,出版著作3部。获科技奖励9项,取得发明专利3项。
何蓓如教授多年来共培养了33名硕士研究生和10名博士生,1984年获农业部优秀教师称号,主持的“遗传学”课程2003年评为“陕西省精品课程”。1988-1990年支援西藏民族教育成绩突出,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陕西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