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湛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子孙

于湛子于业(明嘉靖二十六年进士)
于湛孙于文熙于孔兼兄弟(明万历八年进士)

生平

于湛(1480 - 1555),字莹中,金坛人,明正德六年(1511)进士。于湛应朝廷召对,规切时政,有独到见地,被封为兵部主事,后任职方郎中。任满改陕西参议,又调江西布政使司右参议。嘉靖元年(1522)九月,于湛因立战功越升,任贵州布政使司右参政。
在贵州期间,于湛妥善解决少数民族纠纷,西南边防得以稳定。期间,其父去世,他返里治丧,服孝期满后,嘉靖九年(1530)三月,任河南布政使司左参政。是年河南灾荒,他开粮仓,救饥民。后升为山西右布政使、再升河南左布政使。十二年(1533)四月,世宗谕:升于湛为右副都御史,整饬蓟州边备,兼巡抚顺天地方,后又转任巡抚陕西。适遇泾河水溢,于湛倡导修筑广惠故渠,泄洪蓄水。为加强与陕西交界地区的防务,他疏陈“边计八策”。十五年(1536)十月廷命以原职总理河道。
于湛在任总督河道期内,因黄河南移,运道艰阻,又奏请治河七事;设白马湖决口,开地邱店、野鸡冈等诸口,上游四十余里流水由桃源集丁家道口进入洪河,截涡河水引入黄河,南济故道开通漕运。奏请均被采纳,并付诸实行,洪患得以抑止。十七年(1538)六月,于湛以母年九十乞归养,帝许之,于是归里。
嘉靖二十六年(1547)四月,抚治郧阳空缺,帝下旨调原任总理河道右副都御史于湛抚治郧阳。于湛莅郧,首兴学校,令郧阳知府徐桂在府治坤隅城下建立郧山书院,广招郧属士子肄业其中,且自捐廉以供廪纥褚墨,于是来学者已众。书院学额为之满,于湛亦讲学其间之尊经堂。其时,礼部侍郎马理特为之作《郧山书院记》,申述创兹书院之至义,其文刻诸石。郧阳知府徐桂亦作有《郧山书院尊经堂记》,表彰于湛之功德,赞为“大雅之政”,文亦刻诸石。郧山书院距今已逾 460年,其间几经变革,于1954年更名为郧阳中学,1997年始迁于十堰市,旧有碑碣,诸多无存。

晚年

于湛抚治郧阳,不独重视文事,而且重视武备,乃于建郧山书院之次年,力谋充实郧阳兵额,议奏于上,蒙批“可”。于是郧阳之防事是可以安抚民心,而博得赞许。惟自是年九月与巡按湖广御史贾大亨互讦,上俱令回籍听勘,此后再来复官。后升任户部侍郎。花甲之年,即辞官回乡,撰《素斋政书》6卷。
三十四年(1555)九月初六日,于湛病逝,终年74岁。朝廷仍赐祭葬如例。于湛所创之郧山书院迄今仍为人称道。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