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塌陷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简介

东、中、西部地区总体发展差距的变动情况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综合性指标,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地
区收入水平情况。改革开放以来,从总体上看,中西部地区未能与东部地区同步发展,地区间发展差距仍得不到有效控制。这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中部塌陷是中部地区的现实情况。面对东部的繁荣和西部大开发的夹击,出现了“不东不西,不是东西”的特别现象。论发展水平,中部比不上东部;论发展速度,中部比不上西部。 中部塌陷现象的具体表现是:一,中部地区的经济总量和总体发展水平不仅大大低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而且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二,中部地区的发展势头和发展速度明显低于东部地区,也低于西部地区。
1.东部与中部、西部地区间人均GDP的绝对差距都在迅速扩大,但相对差距开始出现缩小趋势。1978年,东部地区与中部、西部地区之间人均GDP的绝对差距分别为153.6元和212.9元,到1990年分别扩大到700.1元和885.8元,2002年又分别扩大到6416元和8066元(当年价)。
绝对差距(元)
相对差距系数(%)
相对差距变动幅度
年份
东中部之间
东西部之间
东中部之间
东西部之间
东中部
东西部
2002
6416
8066
48.1
60.5
1.1
1.4
2001
5670
7129
47
59.1
2.5
1.9
2000
4790.2
6162
44.5
57.2
-1.5
-1.5
1999
4643.1
5930.6
46
58.7
1.3
1.4
1998
4233.6
5430.8
44.6
57.3
0.6
0.4
1997
3892.9
5033.8
44
56.9
-0.3
0.2
1995
3086.8
3835.5
45.5
56.6
-1.1
0.7
1994
2532.7
3032.8
46.7
55.9
0.8
2.1
从相对差距来看,20世纪90年代初,东部与中西部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差距不仅在逐年扩大,而且幅度在2个百分点以上。其中,1990-1994年,东部与中部地区间的相对差距系数由35.6%迅速上升到46.7%。东部与西部地区间的相对差距系数在1990-1999年间,均为逐年增加的态势,由45.1%迅速增加到58.7%。总体上,在1990-2002年间,东部与中部、西部地区之间的相对差距系数,分别扩大了12.5和15.4个百分点。这说明,中西部与东部相比,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仍在不断扩大。
2.东部与西部相对差距扩大的幅度大于东部与中部相对差距扩大的幅度。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除1990年、1991年、1998年和2001年外,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相对差距扩大的幅度大于东部与中部之间扩大的幅度。1995年,东中部之间相对差距缩小了1.1个百分点,而东西部之间相对差距则扩大了0.7个百分点,东西部相对差距扩大的态势直到2000年才出现下降的倾向。这表明,实施西部大开发既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原因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中部地区具有明显的综合优势,中部六省矿产资源丰富,又是我国的能源基地和原材料基地。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人才荟萃,是我国重要的科研教育中心。有如此的优势,为何会出现“中部塌陷”这种奇怪的现象?有以下原因:一.中部开放滞后,从而失去了发展先机;二.国家对中部缺乏倾斜政策,中部成为“政策洼地”;三,中部的人们解放思想不够,使他们抓不住应有的机遇和相应的政策。

地质灾害

部分区域的中间部分向下陷下去,形成凹形状即为部分区域中部塌陷。
部分区域中部塌陷
部分区域中部塌陷的原因:由于地质原因及连日强降雨地面时常出现凹陷去的状况。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