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邳村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下邳村简介

村子始建于唐朝,当初叫作“后岐”。到了后梁开平二年(908年)有清河张氏从福州乌石山迁居到此,就改为今名。根据张氏族谱的记载,入迁这里的先祖自认为是汉朝留侯张良的传人,由于张良在出山之前曾隐居徐州的下邳,就将后岐村改名为“下邳”,以纪念他们的先祖。清河张氏的入迁使下邳成为闽东沿海有确切历史记载的最早的古村之一。

下邳村历史

南宋时期又有颍川陈氏迁入,经过几百年的繁衍,成为下邳村的主姓。村里建有两座陈氏宗祠,虽然已经相当老旧,但是大门前面的一对宋代石狮仍然神采奕奕。你看它们,龀牙咧嘴的,仿佛正在向人们叙说这里昔日的华彩。
古代的下邳村是闽东沿海的水陆交通发达地区之一。宋朝时就有一条北起临安(杭州)、南迄粤东的“国道”从村边经过,这里也因此成为南并交通的要道。古时候这里过客匆匆,旅人如织;直到前几年还可以看到长亭古道、芳草连天的写意。古道的边上曾经有一处驿站,驿站遗址旁边有一面“路规石”,上面镌刻着一道“仪制令”,文曰:“贱避贵,少避老,轻避重,去避来。”这面古碑是宋代的遗物,迄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是一件珍贵的文物。
我们兴致勃勃地前去寻访古道古碑。可是到了原址,眼前的一切令我们瞠目结舌:古道已经被新开辟的高速公路工地取代,古碑也不知去向,怎么找都是枉然。面对着这苍黄的一片新天新地,我们只能无可奈何地发出一阵怅然的喟叹。
村里老屋还有许多。有几座较有规模的老屋古朴得有些庄严,完整得令人赞叹。其中有一座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任海风吹拂了几百个年头,风韵依存。透过这格局独特的民居建筑,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生动的古代闽东沿海的生活画面,感受到了古代农耕社会纯朴、敦厚的民风。
由于地处沿海,这里自然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码头。明朝末年,天主教从海路传到这里,下邳也就成了福建沿海最早接纳西方文明的村镇之一。村里有一座天主堂,是上个世纪三十年的建筑,虽然经受了几十年“你死我活”的考验,依然顽强地保留着当时的风格。这里还是中国天主教第一位守贞女陈子东的故乡,她的故居也就在教堂旁边。陈子东后来被天主教誉为“中华第一朵童贞之花”,直到现在,这里还流传着许多关于她的故事。
下邳村依山傍海,地势平旷,是一个鱼米之乡。青山碧海是下邳人的衣食所依,也为他们提供了创造历史的大舞台。最能展示下邳人性格的是村东滨海的3450亩“海田”,这一带原是一片浅海滩涂,是劳动人民用辛勤的汗水使滔滔白浪和浊浊泥滩变为锦绣田园。
和其他许多地方一样,近二十多年,下邳的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种植农业的生硬局面已经失去了往日神圣的权威,多种经营显示出无限的活力。田野里逗人喜爱的不仅仅是长势良好的稻谷,这大片大片的葡萄园对村民来说或许更有魅力。山坡上果树成林,晚熟的龙眼还创造了这一珍果在高纬度安家的奇迹。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近二十年下邳人已经不再仅仅留恋于传统的营生手段上,他们更把目肖投向海产养殖业。这里养殖专业户高手多多,他们搞养殖也讲究多种经营,鱼、虾、贝、藻,一应尽有;而对虾、河蟹、泥蚶、花蛤的成功养殖更使他们名扬四方。
你看这海堤边上的水产养殖场,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全新的村落;海堤内侧的一口口虾塘,这是对虾、河蟹和海鲟的家园。
你再看港湾浅海上面的一座座小房子,小房子周围的一口口网箱,网箱里一群群活蹦乱跳的肥鱼,所有这一切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下邳人“耕海牧鱼”的无穷乐趣;而这一切是他们的祖辈无论如何也是想象不到的。
现在这一带水域已经成了一个“水上村落”。养殖户们在这里生产,在这里生活。平日里有交通船迤逦其间,是水上“公共汽车”,因此与岸上的联系相当便捷。正当我们访问一家海上养殖户的时候,一只小船悠然而至,定神一看,原来这是一只商店船,船上烟酒饮料、蔬菜瓜果、日常用品一应俱全。俨然是一家水上商店,当地人亲切地称之为“浮店”。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