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3多不饱和脂肪酸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功能

细胞膜是由脂类构成的双分子层结构,膜脂类具有亲水和疏水的两部分,亲水端暴露在膜的外表面,疏水端位于膜内,为脂肪酸.脂肪酸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自然界中,不饱和脂肪酸多含2个以上的双键,称多不饱和脂肪酸,由于多不饱和脂肪酸中双键位置的不同,其构型则完全不同、功能也不同.因此,细胞膜中脂肪酸成分的不同,直接影响着细胞膜的结构、流动性和通透性,影响着膜上功能蛋白的构象和功能发挥。

不饱和

重要的n-3不饱和脂肪酸
1,α-亚麻酸(AIpha-linolenic acid,ALA),ALA的主要功能在于它是n-3多不饱和脂肪酸(EPA、DHA)合成前体。
2,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是一类重要的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化学信使物,在免疫和炎症反应上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3,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动物实验显示,DHA是视网膜正常发育和发挥其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大脑和神经组织中DHA含量远远高于机体其他组织,对神经功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二十二碳五烯酸(Docosapentaenoic acid,DPA),是ALA在体内生成EPA和DHA的中间产物,对人体而言不具有生理活性。Simon(1995)观察到血浆磷脂中DPA的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呈反比,推测DPA对冠心病具有潜在的抑制作用

防治

增加n-3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取量可以促进婴幼儿视网膜、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n-3多不饱和脂肪酸通过各种途径炎症的发生,降低糖尿病患者血清LDL-C和TG水平,抑制体外培养的乳腺、前列腺和结肠癌细胞增生,促进细胞凋亡。
新英格兰杂志2013年5月9日发表一项纳入12513例存在心血管风险因子或动脉硬化的人群,结果并未发现n-3多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心血管死亡率或发病率。

来源

亚麻籽、胡桃仁及其种子油中含极丰富的ALA,芥末籽油、大豆油中ALA含量也较多,橄榄油以及花椰菜中含量相对较少。鱼油和较肥的鱼类是EPA和DHA的主要来源。
人类及其他哺乳动物可以通过体内一系列去饱和酶(加双键)和碳链延长酶(加二碳单位)反应,利用ALA合成EPA和DHA。但转化效率较低,且ALA不能在体内合成,必需通过食物摄入。

进展

在报道的乳腺癌、大肠癌和前列腺癌中,脂肪酸的摄入量不均衡是一个主要的危险因素。高水平摄入n-6多聚不饱和脂肪酸(n-6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n-6 PUFAs),尤其是同时伴有低水平摄入n-3多聚不饱和脂肪酸(n-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n-3PUFAs),会明显增加患乳腺癌、大肠癌和前列腺癌的危险性。研究表明,对于维持细胞的稳态和正常生长起关键作用的是n-6/n-3 PUFAs的比例。正常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器n-6/n-3 PUFAs的比例约为1:1。截至2013年,大部分西方国家人民体内n-6/n-3 PUFAs的比例超过18:1,由此引发多种细胞和机体功能障碍,甚至癌症。这主要由于哺乳动物体内缺乏合成n-3 PUFAs前体的酶,也缺乏能将n-6 PUFAs转化为n-3 PUFAs的酶。

前沿

C.elegansfat-1基因来源于小秀丽线虫(Caenorhabdit elegans),翻译产物是n-3 PUFAs脱氧酶。n-3 PUFAs脱氢酶以n-6 PUFAs为底物进行脱氢反应,生成相应的n-3 PUFAs,改变细胞膜n-6/n-3 PUFAs的比例,优化来源于n-6 PUFAs的类花生酸的组成。体外实验表明,C.elegans fat-1 cDNA的表达可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可下调与肿瘤细胞黏附和转移相关基因的表达。此基因的抗肿瘤机制不甚明确,可能是通过改变细胞n-6/n-3 PUFAs的比例从而触发了下游的抗肿瘤机制。
Kang等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C.elegans fat-1基因植入小鼠体内,可将小鼠体内的n-6脂肪酸转化为n-3脂肪酸,使它们的比例从20~50下降到约为1。
葛银林等的研究证明了在体外人类乳腺癌细胞MCF-7 中。编码n-6脂肪酸脱氧酶的fat-1基因能有效地异源表达,结果导致MCF-7细胞的凋亡增加和增殖减少。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