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马赫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E.马赫 奥地利物理学家和哲学家。1838 年 2 月 18 日 生于摩拉维亚(今捷克斯洛伐克境内) ,1916 年 2 月 19 日 卒于德国哈尔。 马赫早年就读于维也纳大学, 1860 年以放电和电感应方面的论文获博士学位,六年后任该校物理教授。以后转入布拉格大学并长期在那里工作。他在力学、声学、热力学、实验心理学以及哲学等方面都有贡献。 马赫用纹影技术研究飞行抛射体的工作最为人所熟知 , 他在 1887 年起的几篇论文中指出 : 在空气中运动的物体发出以 声速 传播的球面扰动波,当物体的速度 大于 时 , 扰动波的波前形成以物体为顶点的锥形包络面(见 马赫锥 ) , 锥面母线与物体运动方向所形成的角度 与 、 的关系是 sin = / 。 1907 年, L. 普朗特 首次称角 为 “ 马赫角 ” 。 1929 年 J. 阿克莱特鉴于比值 / 在 空气动力学 研究中日益显示出重要性,建议用术语 马赫数 表示这一比值。 30 年代末,马赫数被引入英语文献,至今已成为表征流体运动状态的重要参数。 作为一个哲学家,马赫对当时物理学的许多基本观点持怀疑态度。他在重要著作《力学》中对 经典力学 的时空观、运动观、物质观作了深刻的批判。他的思想对 A. 爱因斯坦 创立广义相对论起了一定的作用。广义相对论是对经典力学基本观念的彻底革新。马赫在《力学》中对 力学史 的研究也作出了贡献。但他在该书中阐明了他的哲学观点,认为物体只是许多感觉 “ 要素 ” 的复合。
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1909) 对马赫的哲学观点作了批判。 1887 年马赫关于 超声速流动 的著名论文《射体穿过空气时的定影》 (PhotographischeFixierungder durchProjectile in der LUFT eingeleiteten Vorg nge) 是与 P. 扎尔谢合写的。
马赫《力学》的全名是《力学的一般批判发展史》 (Die Mechanik in ihrer Entwicklung histo-risch-kritisch dargestellt) , 1883 年初版 , 此后曾重版多次, 1960 年出第 6 版 , 且有英译本。马赫其他著名的科学和哲学著作包括:《感觉的分析》 (1886) 、《热学原理》 (1896) 、《认识和谬误》 (1905) 、《空间和几何》 (1906) 、《文化和力学》 (1915) 以及在他逝世后出版的《物理光学原理》 (1921) 。
《力学史评》 (Die Mechanik in ihrer Enwicklung historisch-kritisch dargestellt) 又译《力学及其发展的批判历史概论》。由奥地利科学家、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 E .马赫著, 1883 年首次在莱比锡出版,是一部在物理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
《力学史评》共分五章:静力学原理的发展、动力学原理的发展、力学形式的发展、力学原理的推广应用和力学的演绎发展、力学和其他知识领域的关系。
在《力学史评》中,马赫详细论述了经典力学的基本观点和发展线索,充分肯定了 I .牛顿及其后继者的历史功绩.盛赞了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表述的明晰性。同时,他主要从哲学 ( 怀疑的经验论 ) 和逻辑的角度出发,系统地批判了经典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例如,马赫指出,牛顿的质量概念 ( 物质的量 ) 不具备必要的明晰性,是一个伪定义,它无助于实际的质量测量,并认为质量的真正定义只能从物体的力学关系中推导出来,且提出厂相对质量的定义 m1 / m2 =- a2 / a1 。在此基础上,马赫又把力定义为 ma ,他认为这样便消除了形而上学的朦胧性,使质量和力都变成可测量的。这样,牛顿的第 — 、第二定律便包含在力的定义中,第三定律虽然包含着某种新东西,但它没有正确的质量定义便难于理解,而正确的质量概念只能从力学实验中得到,这又使第三定律变得毫无必要。关于牛顿的绝对时间,马赫指出,它无法根据比较运动来量度,无法与经验观察相联系,因而是无用的形而上学概念。至于绝对空间和绝对运动,它们是纯粹的理智构造,而不是产生于经验。马赫反对把惯性看作是物体固有的性质,而把它看作是物体与宇宙之间动力联系所规定的本质。 马赫的批判矛头直指力学自然观和力学先验论。他明确指出,力学原理尽管在一些领域是有效的,但从来也没有不预先经过实验检验就被接受,把这些原理推广到经验界限之外是毫无意义的。马赫断言,力学并不具有凌驾于其他科学之上的特权,力学自然观是毫无道理的,把力学当作物理学其余分支的基础,以及所有物理现象都要用力学观念来解释的看法是一种偏见。 在物理学革命的前夕,马赫在对经典力学的批判中,卓越地表达了当时还没有成为物理学家公共财富的思想。它导致厂对经典物理学的科学和哲学基础的讨论,产生了比较深远的影响,并逐渐形成以马赫为首的批判学派 ( 见力学学派和批判学派 ) 。马赫的批判,对于削弱长期盛行的力学自然观和力学先验论具有积极作用,它有助于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为新发现和新理论的涌现创造了一种自由气氛。
《力学史评》的出版成为 19 、 20 世纪之交物理学革命 ( 见物理学危机和革命 ) 的先声。
《力学史评》对 A. 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产生了引人注目的影响。马赫坚定的怀疑精神和独立性给年轻的爱因斯坦以极大的激励,马赫对绝对时空观的批判使爱因斯坦深受启迪,促使他 — 举把时间的绝对性和同时性的绝对性从物理学中排除出去,在创立狭义相对论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在创立广义相对论的过程中,马赫对于惯性本质的理解也使爱因斯坦受到启发。爱因斯坦认为,马赫的《力学史评》为相对论的发展铺平了道路,马赫是相对论的先驱。 在马赫的《力学史评》中也存在一些错误和混乱,尤其是他的狭隘的经验论和描述主义的科学观,不能适应现代科学发展的需要。
《力学史评》用德文共出了 9 版。在 1912 年之前已被陆续译为英文、法文、意大利文和俄文,后来又有日文等译本问世。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