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概论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作者简介

李良荣,1946年1月出生于浙江省镇海县。1968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1982年7月获文学硕士学位。著名的王中教授是他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导师。作者现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专长新闻学理论和宣传学,著有《新闻学概论》、《中国报纸文体发展概要》、《宣传学导论》、《中国报纸的理论与实践》、《西方新闻学概论》等专著及一批学术论文。

第一版

内容简介

本书是复旦大学出版社推出的“复旦博学”精品教材系列中《新闻与传播》系列教材(新世纪版)中的一本。
作者20年来先后写过四部“新闻学概论”方面的专著和教材,本书是他最新研究成果的结晶,许多内容、观点总结概括了不断进步着的新闻实践,如,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大众传媒与社会,新闻媒介的受众,新闻自由与社会控制,新闻媒介的运作体制与管理模式,中国的新闻改革等,均具有新意和特色,对新时代的新闻教学和新闻工作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编辑推荐

本书可作为新闻传播学科的教材,宣传工作者、新闻爱好者的自学读物,也可供新闻业务进修、提高之用。

第二版

作/译者:李良荣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年03月
ISBN:9787309027778 [十位:7309027779]
页数:361 重约:0.490KG
定价:¥32.00

内容提要

本书是复旦大学出版社推出的“复旦博学”精品教材系列中《新闻与传播》系列教材(新世纪版)中的一本。

图书目录

绪 论
第一节新闻学
第二节新闻学和新闻工作
第三节 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
第四节 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
第一章 新闻活动
第一节 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第二节 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
第三节 新闻活动的渠道
第二章 新闻
第一节 新闻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两种新闻定义
第三节 新闻本源
第四节新闻要素
第五节 新闻类别
第三章 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
第一节 新闻与信息
第二节 新闻与宣传
第三节 新闻与舆论
第四章 新闻事业的产生
第二节 西方报纸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
第三节 报纸、广播、电视的产生
第四节 近代汉字报纸产生的特殊性
第五章 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
第一节 政治、经济体制决定新闻体制
第二节 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
第三节 传播工具的物理性能决定传播工具的特点
第四节 读者的需要促使报纸多样化
第五节 反映现实生活的需要决定新闻体裁的多样化
第六节 新闻教育适应新闻事业而产生、发展
第六章 新闻事业的性质
第一节 新闻媒介的共性、特性、个性
第二节 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
第三节 新闻媒介产品的商品性
第四节新闻事业的阶级性
第五节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第七章 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
第一节 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
第二节 新闻媒介的正效应与负效应
第三节 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
第四节 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
第五节 我国新闻事业的作用和任务
第八章 大众传媒与社会
第一节 大众传媒与社会系统
第二节 大众传媒与政治
第三节 大众传媒与经济
第四节 大众传媒与文化
第五节 大众传媒与国际关系
第九章 新闻自由与社会控制
第一节 新闻自由的涵义
第二节 新闻自由是伟大的口号
第三节 新闻自由属于人民
第四节 新闻法规
第十章 新闻媒介的运行体制与管理模式
第一节 世界新闻媒介的三大运行体制
第二节 新闻媒介的内部管理和运行
第三节 新闻媒介的经营
第十一章 新闻媒介的受众
第一节 受众是新闻媒介的积极参与者
第二节 受众的特点
第三节 受众的细分
第四节 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
第五节 受众的权利
第十二章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
第一节 新闻真实性
第二节 新闻指导性
第三节 新闻的群众性
第四节 新闻事业的战斗性
第五节 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
第十三章 新闻选择
第一节新闻学是一门选择事实的艺术
第二节 新闻选择的标准
第三节 新闻选择的具体运用
第十四章 新闻工作者的修养和职业道德
第一节中国新闻事业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附录二:联合国国际新闻道德规约二则
第十五章中国的新闻改革
第一节 20年的三次跨越
第二节中国新闻媒介的走势
第十六章 新技术与新媒体
第一节 新媒介技术
第二节网络新闻
后 记

第三版

出版信息

编号:9787309064513
定价:35元
作者:李良荣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新闻学概论(第3版)(新世纪版)》是《新闻学概论》被教育部列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并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后,作者进行修订后的第3版。《新闻学概论》着重总结和阐述人类新闻活动,主要是新闻事业的基本规律即新闻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为进一步掌握新闻业务、探索新闻理论、研究新闻史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系统基础知识。作者20多年来先后写过5部“新闻学概论”方面的专著和教材,《新闻学概论(第3版)(新世纪版)》是其最新研究成果的结晶。本次修订主要包括:增补了以互联网为中心的新媒体和媒体融合的内容;
重新改写了媒体管理和经营的两个章节;在第七、第十三、第十六等章中增补了一些重要观点;更新了许多案例。《新闻学概论(第3版)(新世纪版)》适用于新闻传播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宣传工作者、新闻爱好者提高新闻业务的优秀读本。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新闻学
第二节 新闻学和新闻工作
第三节 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
第四节 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
第一章 新闻活动
第一节 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第二节 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
第三节 新闻活动的渠道
第二章 新闻
第一节 新闻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两种新闻定义
第三节 新闻本源
第四节 新闻要素
第五节 新闻类别
第三章 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
第一节 新闻与信息
第二节 新闻与宣传
第三节 新闻与舆论
第四章 新闻事业的产生
第一节 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工具
第二节 西方报纸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
第三节 报纸、广播、电视的产生
第四节 互联网和其他新兴媒体
第五节媒体融合
第六节 近代汉字报纸产生的特殊性
第五章 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
第一节 政治、经济体制决定新闻体制
第二节 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
第三节 传播工具的物理性能决定传播工具的特点
第四节 受众的多元需要促使媒体多样化
第五节 反映现实生活的需要决定新闻体裁的多样化
第六节 新闻教育适应新闻事业而产生、发展
第六章 新闻媒介的性质
第一节 新闻媒介的共性、特性、个性
第二节 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
第三节 新闻媒介产品的商品性
第四节 新闻事业的阶级性
第五节 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第七章 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
第一节 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
第二节 新闻媒介的正效应与负效应
第三节 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
第四节 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
第五节 我国新闻事业的作用和任务
第八章 大众传媒与社会
第一节 大众传媒与社会系统
第二节 大众传媒与政治
第三节 大众传媒与经济
第四节 大众传媒与文化
第五节 大众传媒与国际关系
第九章 新闻自由和社会控制
第一节 新闻自由的含义
第二节 新闻自由是伟大的口号
第三节 新闻自由属于人民
第四节 新闻法规
第十章 新闻媒介的运行体系与管理模式
第一节 世界新闻媒介的三大运行体制
第二节 国家对媒介的管理
第三节 新闻媒介的内部管理和运行
第十一章 传媒业经营
第一节 传媒业经营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传媒业经营的基本目标
第三节 传媒业经营的基本路径
第十二章 新闻媒介的受众
第一节 受众是谁
第二节 受众是新闻媒介的参与者
第三节 受众的特点
第四节 受众的细分
第五节 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
第六节 受众的权利
第十三章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
第一节 新闻真实性
第二节 新闻指导性
第三节 新闻事业的群众性
第四节 新闻事业的战斗性
第五节 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
第十四章 新闻选择
第一节 新闻学是一门选择事实的艺术
第二节 新闻选择的标准
第三节 新闻选择的具体运用
第十五章 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理念、职业道德和修养
第一节 新闻专业理念
第二节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第三节 中国新闻事业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第十六章中国的新闻改革
第一节 30年的四次跨越
第二节 新闻改革的基本特点
第三节中国新闻媒介的走势
附录二 联合国国际新闻道德规约二则
后记
三版后记

第四版

出版信息

编号:978-7-309-08239-5
定价:39元
作者:李良荣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新闻学概论》(第四版)是李良荣教授于2011年作出重大修订后的版本,也是该书的最新版本。此次所做的修改,是鉴于互联网的日新月异以及日益扩大的影响。第四版所做修订是围绕着互联网发展及其对传媒业产生的影响展开,同时也有其他方面的补充。

目录

第四版前言
第三版前言
再版前言
绪论
第一节 新闻学
第二节 新闻学和新闻工作
第三节 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
第四节 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
第一章 新闻活动
第一节 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第二节 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
第三节 新闻活动的渠道
第二章 新闻
第一节 新闻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两种新闻定义
第三节 新闻本源
第四节 新闻要素
第五节 新闻类别
第三章 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
第一节 新闻与信息
第二节 新闻与宣传
第三节 新闻与舆论
第四章 新闻事业的产生
第一节 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工具
第二节 西方报纸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
第三节 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的产生
第四节 近代汉字报纸产生的特殊性
第五章 互联网与新媒体
第一节 互联网与新媒体的兴起
第二节 互联网与新媒体引发新问题
第三节 互联网与新媒体造就传媒新业态
第六章 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
第一节 政治、经济体制决定新闻体制
第二节 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
第三节 传播工具的物理性能决定传播工具的特点
第四节 受众的多元需要促使媒体多样化
第五节 反映现实生活的需要决定新闻体裁的多样化
第六节 新闻教育适应新闻事业而产生、发展
第七章 新闻媒介的性质
第一节 新闻媒介的共性、特性、个性
第二节 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
第三节 新闻媒介产品的商品性
第四节 新闻事业的阶级性
第五节 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第八章 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
第一节 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
第二节 新闻媒介的正效应与负效应
第三节 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
第四节 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
第五节 我国新闻事业的作用和任务
第九章 大众传媒与社会
第一节 大众传媒与社会系统
第二节 大众传媒与政治
第三节 大众传媒与经济
第四节 大众传媒与文化
第五节 大众传媒与国际关系
第十章 新闻自由和社会控制
第一节 新闻自由的含义
第二节 新闻自由是伟大的口号
第三节 新闻自由属于人民
第四节 新闻法规
第十一章 新闻媒介的运行体系与管理模式
第一节 世界新闻媒介的三大运行体制
第二节 国家对媒介的管理
第三节 新闻媒介的内部管理和运行
第十二章 传媒业经营
第一节 传媒业经营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传媒业经营的基本目标
第三节 传媒业经营的基本路径
第十三章 新闻媒介的受众
第一节 受众是谁
第二节 受众是新闻媒介的参与者
第三节 受众的特点
第四节 受众的细分
第五节 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
第六节 受众的权利
第七节 受众地位的新变化
第十四章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
第一节 新闻真实性
第二节 新闻指导性
第三节 新闻事业的群众性
第四节 新闻事业的战斗性
第五节 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
第十五章 新闻选择
第一节 新闻学是一门选择事实的艺术
第二节 新闻选择的标准
第三节 新闻选择的具体运用
第十六章 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理念、职业道德和修养
第一节 新闻专业理念
第二节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第三节 中国新闻事业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第十七章中国的新闻改革
第一节 30年的四次跨越
第二节 新闻改革的基本特点
第三节中国新闻媒介的走势
附录二 联合国国际新闻道德规约二则
后记
三版后记
四版后记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