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尾粟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鼠尾粟(中医药)

鼠尾粟,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鼠尾粟Sporobolus fertilis(Steud.) W. D. Clayt.的全草或根。分布于华东、华中、西南及陕西、甘肃、西藏等地。具有清热,凉血,解毒,利尿之功效。用于流脑、乙脑高热神昏,传染性肝炎,黄疸,痢疾,热淋,尿血,乳痈。

鼠尾粟(植物)

鼠尾粟(学名:Sporobolus fertilis (Steud.) W. D. Glayt.)是禾本科、鼠尾粟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须根较粗壮且较长。秆直立,丛生,高可达120厘米,质较坚硬,平滑无毛。叶舌极短,纤毛状;叶片质较硬,平滑无毛,通常内卷,少数扁平,圆锥花序较紧缩呈线形,常间断,分枝稍坚硬,直立,小穗灰绿色且略带紫色,第一颖小,外稃等长于小穗,先端稍尖,雄蕊花药黄色,囊果成熟后红褐色,明显短于外稃和内稃,3-12月开花结果。
分布于中国华东、华中、西南、陕西、甘肃、西藏等省区;印度、缅甸、斯里兰卡、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日本、俄罗斯等地也有分布。生于海拔120-2600米的田野路边、山坡草地及山谷湿处和林下。
鼠尾粟抽穗前叶柔软,无异味,牛、羊、马均采食。成熟后,适口性下降,羊喜食其种子。鼠尾粟的全草或根可药用,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之功效。可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治中暑、痢疾、荨麻疹、热淋、尿血、血崩、乳腺炎。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