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耳栎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简介

鹅耳栎(Carpinus turczaninowii),也写作鹅尔栎,落叶小乔木。高可达5米,树冠紧密而不整齐。树皮灰褐色、浅裂。小枝细、有毛。单叶互生。冬芽红褐色。叶卵形。长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缘有重锯齿。表面光亮。背面脉腋及叶柄有毛。侧脉8~12对。坚果卵圆形。果穗稀疏、下垂。果苞叶状。一边全缘。一边有齿。花期4、5月。果熟期9、10月。
属于西伯利亚系的一种耐寒性木本植物。它的木质十分细腻柔软,常用作工具手柄。鹅耳栎一根多枝,主干繁多,故有“独木成林”的美好形象。
中国独有的品种为大庸鹅尔栎和普陀鹅耳枥,大庸县即现在的湖南张家界市。

普陀鹅耳枥

落叶乔木,高达14m,胸径70cm。雌雄同株。雄花序短于雌花序。1930年钟观光教授在浙江普陀山海拔240m处发现,1932年郑万钧教授鉴定并定名为普陀鹅耳枥。生长于海拔240m的陵上坡林缘。具有耐阴、耐旱、抗风等特性。雄、雌花于4月上旬开放,果实于9月底10月初成熟。为中国特有珍稀植物,现仅存一株,在保存物种和自然景观方面都有重要意义。是国家一级保护濒危种。
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树皮灰白色,光滑、小枝灰褐色,疏被长柔毛。叶厚纸质,卵状椭圆形至宽椭圆形,长5一10厘米,宽3.5一5厘米,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不规则的刺芒状重锯齿,下面沿脉密被短柔毛,脉腋间具簇生毛普陀鹅耳枥,侧脉11一13对;叶柄长5一10厘米。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着生于1年的枝上,长2.5一3.5厘米,下垂;果序长4-8厘米,直径4-5厘米;序梗、序轴均疏被长柔毛或近无毛,果苞的中裂片半宽卵形,长2.5一3厘米,内侧基部具长约3毫米而内折的卵形小裂片,外侧基部无裂片,中裂片先端圆或钝,外侧边缘具不规则的齿牙状疏锯齿,内侧边缘近全缘,直或微呈镰形。小坚果卵圆形,长5一6毫米,无毛,具数肋。分布区受海洋气候影响,全年冬暖夏凉,年平均温为16.3℃,1月平均温5.5℃,8月平均温26.8℃,最热月平均温不超过30.1℃,最冷月平均温不低于3℃,雾期长,相对湿度达90%左右,年降水量平均1200毫米,雨日一般在150日以上。土壤为红壤,pH值5.5–5.7,土层较厚,有机质含量4.8%,肥力较高。普陀鹅耳枥由于长期生活在云雾较多,湿度较大的生境里,比较耐阴。原长在以蚊母树为优势种的常绿阔叶林内,现仅有一株位于稀疏杂木林林缘,伴生植物主要有山茶、红楠、普陀樟等。根系发达,具有耐旱、抗风等特性。雄花于4月上旬先叶开放,雌花与新叶同时开放。果实于9月底10月初开始成熟。
生长海拔限度:特产于浙江舟山群岛普陀岛佛顶山。生于海拔240米的丘陵上坡林缘。
--武汉植物园创新引种植物名录--
种拉丁名
Carpinus turczaninowii Hance
种中文名
鹅耳栎
引种地点
安徽藿山
引种时间
20051006
引种号
54024
引种材料
鉴定人
郑重
Id
400
栽培地点
引种过渡圃
引种数量
9株苗
栽培方式
盆栽
生长性状
灌木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