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塘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区域概况

行政

全乡辖区高塘街1个居民区,珠益百家徐村、江北、江南、渔潭、珠门、罗源、中港、三五、龙珠、林港等18个行政村,
[span]
2000年底有5875 户人家,17705 人。拥有耕地1.63万亩,柑桔10000亩,围垦养殖8200亩,浅海滩涂30924亩,其中已开发养殖1万余亩。

经济

2005年,全乡社会总产值7.15亿元,农业总产值4.66亿元(其中渔业总产值4.12亿元),工业总产值1.02亿元。农渔民人均收入4719元。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17705
9290
8415
家庭户户数
5875
家庭户总人口(总)
17528
家庭户男
9165
家庭户女
8363
0-14岁(总)
3381
0-14岁男
1818
0-14岁女
1563
15-64岁(总)
12829
15-64岁男
6740
15-64岁女
6089
65岁及以上(总)
1495
65岁及以上男
732
65岁及以上女
763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7114

山海资源

2005年,全乡20000余亩耕地,其中,柑桔种植面积10000余亩,水稻面积8000余亩,瓜菜类等种植面积2000余亩。滩涂14231亩,养殖紫菜3600亩,泥蚶2500亩,蛏子2200亩,泥螺养殖等2500亩,合计10800亩。浅海12893亩,基本未开发利用,只有小部分网箱养殖梭子蟹。淡水养殖面积已养殖虾类1200亩,鱼类1000亩,甲鱼等200亩,合计利用2400亩。8200亩海水围塘面积,全部养殖虾蟹类,以梭子蟹养殖为主,其中池塘沙池梭子蟹配套养殖面积250亩。山林面积32773亩,种植杨梅、柏栗等水果20000余亩。

经济发展

高塘岛乡政府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着力培育发展蔬菜、水果、水产养殖业等具有本地特色的优势主导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全乡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2005年,水稻种植面积8000余亩,总产量3500吨。
梭子蟹养殖业迅速发展,2001年2月,该乡被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命名为“梭子蟹之乡”。2005年,全乡梭子蟹养殖面积8000余亩,其中沙池养殖与套养占到250亩,总产量2000余吨,创产值1亿多元。
紫菜养殖为该乡农业中的第二大主导产业。2005年,全乡养殖紫菜4400余亩,总产量1024余吨,创产值1746余万元。该乡拥有1500余亩插杆式紫菜养殖面积,大面积的紫菜养殖给本地养殖户带来了稳定的收入。
柑桔种植是该乡农业的第三大主导产业。全乡拥有一万余亩柑桔种植面积,其中象山红2200亩,2005年总产量1.8万余吨,其中象山红1500吨,创产值2600余万元。并形成绿色农产品柑桔基地。1、4000亩大象山牌温州蜜桔得到国家无公害产地和产品认证。2、纱帽绿村长大涂1200余亩紫菜养殖基地已被确立为县七大主导产业基地,并获国家级无公害产地认证。

旅游资源

该乡拥有排名世界第三位的火山岩原生地貌——花岙岛石林景区,花岙岛风光迷人,游人如织。
花岙岛景区位于象山县南部的高塘岛乡,别名大佛岛、大佛头山,面积12.62平方公里,平地占1/3,最高点雉鸡山海拔308.5米,居民近千人,属高塘乡管辖。被誉为世界三大火山岩景观地貌。
岛上山峦叠翠、景色迷人,36岙、108洞,岙岙有景,洞洞有“仙”。尤为出名的一道
自然景观便是石林。石林悬壁陡峭,岩石柱状节理发育,号称“石林”,岩层或巍然挺拔,或斜倚横仆,尤其是海蚀地貌景观堪称东南一绝:宏伟壮丽的万柱崖、琳仙屿,神奇的洞穴,雄伟的大佛头山,神秘的伟人座像,奇特的大小岬山,五彩鲜艳鹅卵石铺就的清水岙石滩,环境幽雅秀丽。
花岙岛上有一片“海底樟树林”,若非事先知道这些是“千年古樟”,不少人会以为这是当地渔民设置的木桩。当潮水退去后,更多的樟树露出身影。古樟树在沙滩上不规则地集中排列,有的横卧在沙滩上,有的倔强地树立着,直指天际。
古樟树根盘根错节,大一点的树桩长五六米,直径一米多。缺了水草的遮蔽,阳光曝晒下的树桩表皮已出现龟裂,沙土交汇处残留少许树皮,树桩的横截面上还能清楚地看见树木的年轮。
据专家推断,这片古树林至少有4000年的历史了。地球上曾发生过多次“海进”、“海退”的现象。最早一次“海进”发生在1.5万年前,当时海平面逐渐上升,致使大陆被海水淹没,到6000年前“海进”达到最高潮,一直到4000年前才结束,由此造就了现有的海陆轮廓。
花岙岛另一大亮点为是张苍水抗清兵营遗址,则又为花岙岛增添了一层历史沧桑感。明清鼎革之际,花岙岛是东南沿海抗清据点之一,著名民族英雄张煌言聚兵处。张煌言,号苍水,浙江鄞县人。张煌言坚持抗清达19年之久,后就义在杭州。在这位传奇人物曾经驻足的花岙岛,尚有二处遗址:一距雉鸡山顶200米处的长方形营房遗址,面积7000余平方米;不远处山梁有一块1300平方米的广场,似为练兵场地。另一营房遗址在雉鸡山和北面山之间的高度岙,房址约30间。岛上无碑无碣,但旅游者不难发现一块块被风雨剥蚀而斑驳百孔的岩石上,又有若象形文字,镂刻着那场巨变的永久见证。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