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航鲸属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简介

领航鲸属,拉丁学名为Globicephalamelas,又名“巨头鲸”,哺乳纲、鲸目、领航鲸科、领航鲸属。领航鲸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等热带、温带海域,很少在寒冷的海域活动,在中国仅见于东海和台湾省附近海域。领航鲸属共有领航鲸大吻领航鲸2种。

体形特征

领航鲸前额较圆,上颌额部隆起并向前凸出,吻部特别短,鳍肢狭长,牙齿仅限于颌的前部。从侧面
短肢领航鲸

短肢领航鲸

看,头与躯干部的界限极不明显,头显得很大。嘴巴极大,口裂由头部的前下方斜向后下方切入。由于颈椎极短,鳍肢就好像长在颈部一样。身体短粗,但肛门以后很细。背小,宽大于高,位于身体的前1/3处,向后屈,后缘凹进。鳍肢的位置较靠后,狭而长,末端尖,尾鳍不大。背侧和腹侧的棱状皮肤嵴不明显。身体大部分为黑色,腹面颜色略淡,两个鳍肢的基部之间有十字形或锚形的白斑。喷气孔短而宽。牙齿较少,上下颌每侧有7~9枚。 领航鲸
领航鲸的体型有两类:长肢领航鲸(Globicephalamelas)、短肢领航鲸(Globicephalamacrorhynchus),两者表面均为黑色,一些种群下颚部分带有明亮的灰色或白色的斑纹,腹鳍部分有一道宽阔,明亮且灰色的锚状印记。头部前方隆起呈球形,较吻部还要突出,尾部有厚重的肌肉,尾鳍宽1.3米。短肢领航鲸头骨较宽阔且短小,牙齿数目亦较长肢领航鲸来得少。短肢领航鲸背鳍较大且倾向前方,高30厘米,前肢较长肢领航鲸的来得弯曲,鳍肢占了身体的六分之一。长肢领航鲸胸鳍约为体长的18-27%。
短肢领航鲸的体型比长肢领航鲸大,雄性平均可达5.5米,重量维持于1,260-3,150kg;雌性平均达3.7米,重量维持于600-1,150kg。雄性最大可达7.3米,重达3.6吨;雌性最大可达5.5米。初生幼鲸约1.4-1.9米,重60公斤。

生活习性

领航鲸喜群居,常结成数百只的大群生活在一起,群内有一只头鲸。进食时其它鲸尾随其后。它们主要
领航鲸

领航鲸

乌贼,也吃鲱鱼鳕鱼等群游性鱼类。
领航鲸性情胆小,并且有群体游动的习性。捕鲸者就是利用这两点先射伤群中几只,被射中的负痛狂奔,全群也追随它们猛冲猛撞,有时会集体冲到海岸边的浅水处,集体搁浅。此时捕鲸队可捕获整群领航鲸,有时多达几百头。就这样,在人类一次又一次的捕杀之下,领航鲸越来越稀少。
雌性领航鲸约六岁(长约4米)开始踏入性成熟期,雄性则约12岁(长4.6米)才踏入性成熟期。雌性每3至5年生育,妊娠期为12至15月,哺育幼体达22个月。雌性至35岁仍能一直生育,至51岁还能分泌乳汁。领航鲸每年2-3月在温暖的海域中交配,雄性会为争夺雌性而表现出好斗的一面,往往会留下伤痕。

亚种及分布

短肢领航鲸比长肢领航鲸更常出没与热带海域,但是两者的分布范围有一点重叠。数种明显区隔的族群可能各属不同的品种。日本外海的两个族群似乎就有遗传上的差异)。一般会浪游四方, 没有固定的迁徙行为,但某些南北向的迁徙可能与猎物的移动或暖流的流动有关。向岸向海之间的移动则取决于乌贼的产卵期(乌贼季之外,则经常出没于外海)。有些族群是定栖性的,如分布在夏威夷,加那利群岛者。
长肢领航鲸共有3个亚种:G.melasmelas,分布在北大西洋;G.melassubsp,分布在北太平洋;G.melasedwardii,分布在南半球。
领航鲸现存的数目未明,但还没被认为将要绝种,现存估计尚有100万头,其中长肢领航鲸约20万头。
领航鲸展览于各水族馆及动物园。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