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子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释义

词目:顶子
拼音:dǐng zī

基本解释

1. [roof]∶房顶或亭、塔、楼等上面装饰性的顶
2. [ official cap button in the Qing Dynasty]∶即顶珠

详细解释

1.清代官员的冠顶饰物。 《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打开一看,里头原来是一座娃娃脸儿一般的整珊瑚顶子,配着个碧绿的翡翠翎管儿。”《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回:“如果要讲起身分来,不要说是你一个做跑堂的算得什么,就是 泰兴县 县大老爷,比比顶子,要比我差着好几级呢!”曹禺《北京人》第一幕:“这门口我刚来的时候,不是个蓝顶子,正三品都进不来。”参阅 周钖保 《中国古代服饰史》第十四章第二节一。
2. 借指 清 朝官员。
郭沫若《山中杂记·铁盔》:“五岁发蒙的时候,在他家里已经教出了不少的‘顶子’了。”
3. 指建筑物的顶部。
冰心《寂寞》:“午后我就回来,你先把顶子编上。”
4. 钉子。喻难以对付的人或事。
《海上花列传》第四五回:“ 痴鸳 连碰两个顶子,并不介意。”刘半农《与疑古玄同抬杠》:“我为了拟广告,已碰了不少的顶子;如今再碰你最老最好的朋友一个顶子,也自然是别有风味的。”
5. 亭子、塔、轿子等顶上的装饰部分。

概念

基本概念

分朝冠用和吉服冠用两种。朝冠顶子共有三层:上为尖型宝石,中为球型宝珠,下为金属底座。吉服冠顶子较简单,只球型宝珠和金属底座两部分。底座有用金的,也有用铜的,上面镂刻花纹。在底座、帽子和顶珠的中心,都钻有一个5毫米直径的圆孔,从帽子的底部伸出一根铜管,然后将红缨、翎管及项珠串上,再用螺纹小帽旋紧。顶珠的颜色和材料,按官员的品级而不同。见“顶珠”。
帽上装饰,是装饰在巾顶之中的大珠。《金史·舆服志》下:“巾之制,以皂罗若纱为之,上结方顶,折垂于后。……贵显者于方顶,循十字缝饰以珠,其中心贯以大者,谓之顶珠。”清代的顶珠,是区别官职的重要标志。装于冠帽顶部,原料多为宝石。
一品至七品的顶戴

一品至七品的顶戴

一品 红宝石
二品 珊瑚
三品 蓝宝石及蓝色明玻璃
四品 青金石及蓝色涅玻璃
五品 水晶及白色明玻璃
六品 砗磲及白色涅玻璃
七品 素金顶
八品 阴纹镂花金顶
九品 阴纹镂花金顶
从九品及未入流 阳纹镂花金顶

常见的概念

hóng dǐng zǐ ㄏㄨㄥˊ ㄉㄧㄥˇ ㄗㄧˇ
(1).红色的帽顶子。 清 代官服,礼帽上用不同质料和颜色的顶子以区别官阶,一、二品官员戴红色珊瑚珠的顶子。 胡适 《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四:“ 严复 用古文译书,正如前 清 官僚戴着红顶子演说,很能抬高译书的身价,故能使当日的古文大家认为‘骎骎与晚 周诸子不相上下’。”
(2).借指高官。《中国民间故事选·叛徒李四一》:“ 僧王 笑笑:‘哼, 李四一 能悔过就好,只要今后能为朝廷出力,少不了你的红顶子。’”李劼人《死水微澜》第四部分五:“嫂子,你就别难过了!愿你称心如意地直到你 金娃 戴红顶子!”
蓝顶子lán dǐnɡ zǐ
注音 ㄌㄢˊ ㄉㄧㄥˇ ㄗㄧˇ
清 代三品、四品官的帽顶子。亦代指三品、四品官职或三品、四品官员。《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论愚兄的家计,不是给他捐不起个白顶子、蓝顶子,那花钱买来的官儿到底铜臭气,不能长久。”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这门口我刚来的时候,不是个蓝顶子、正三品都进不来。”

戴“顶子”的人

温荣先生是乐亭大鼓界第一位戴“顶子”的鼓书艺人。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在大鼓界创造了五个第一:即首创了使用铁板击节;为乐亭大鼓定了名;统一了艺人队伍,规定了鼓书的器具和演出格式;是唯一的一位戴着“顶子”说书的乐亭大鼓艺人;最早把乐亭大鼓传播到北京。是他改革创新唱腔,把乐亭大鼓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阶段。是乐亭大鼓发展史上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因此被誉为乐亭大鼓的祖师爷。
温荣,字福山,艺名和卿。乐亭县新寨镇人,生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卒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他自幼喜好流行在家乡一带的鼓书艺术,这时的鼓书正处在少年时期,板腔形式已具雏形,不但流派纷呈,各种腔调也在争奇斗艳。他长大以后,按照乐亭人的习惯去关东学买卖。他在关东一边习商,却一边演练鼓书。小有所成后,又回乡拜鼓书艺人刘月明为师,正式学习说书。不久,他就成了鼓书界的一名新秀,进而在乐亭也有了名气。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