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川小树蛙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简介

中文学名: 陇川小树蛙
拉丁文名:Philautuslongchuanensis
中文目名:无尾目中文科名: 树蛙科
中文属名: 小树蛙属
拉丁文目名: ANURA
拉丁文科名: Rhacophoridae
拉丁文属名: Philautus
拉丁文种名: longchuanensis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 Yang et Li, 1979
英文俗名: Longchuan bush-frog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两栖纲Amphibia
目: 无尾目 Anura
科: 树蛙科 Rhacophoridae
属: 小树蛙属 Philautus
种: 陇川小树蛙 P. longchuanensis

形态特征

体小,雄性平均16.2mm,雌 性平均19.9mm。头长宽几相等,吻端钝圆,稍超出下颌;颊部赂向外倾斜,颊面略凹入,鼻间距与眼间距约相等,鼻孔近吻端,上眼睑宽小于眼间距,吻长与眼径等长,鼓膜多不清晰, 略小于第三指吸盘或几等大;嗫褶短而明显;无犁骨齿,舌梨形.后端缺刻较深。前臂及手不达体长之半,第一、二指与第 三、四指相对呈握物状.指序3—4—2—1,第二和第四指近等长,指间无蹼,指侧无缘膜,指端均有吸盘和马蹄形横沟;关节下瘤发达,具钝滩状内外掌突,内掌突大,位于第一指基部,外掌突小,位于第三、四指基部之间。后肢细长,胫肘关节前达眼.左右跟部相
遇,胫为体长之半,趾序4—5—3—2 —1,第五和第三趾近等长或第五趾稍长,趾瑞均有吸盘和马蹄形横沟,趾间约1/4蹼,趾侧无缘膜,内琐突大于外吸突,均呈圆锥状。背面皮肤粗糙,具大小疣粒,上眼睑、吻额、枕部和颞部疣粒更密集,背部和四肢背面 疣粒稀疏。腹部和大腿腹面密集扁圆形、大小
—致的疣粒;掌腹面包有几个疣粒;前臂、腕掌和闭外侧缘因有疣粒,多微呈波状缘。生活时背面灰白色.少数雄性个体色深暗致使斑纹不够清晰。眼问至枕后有一深色倒三角斑,背部有一深色蝶形斑,胯部有一明显的黑色斑块,其中心或前缘色谈。前臂,第三、四指各有一道深色横斑,股、腹各有三道深色横斑,但多以中间一道最醒目,趾亦有横斑。腹面色淡,其上多缀以不规则深色斑纹.大多以咽喉部铰为明显.雄性尤甚。雄性多有明显的喉褶一道,无雄性线;具单一咽下内声囊,声囊孔开口于左侧,纵裂,第一、二指背面有白色婚垫。生活于山溪两旁的灌丛中.夜间常伏于叶片之上。

分布

陇川小树蛙(学名:Philautus longchuanensis)为树蛙科小树蛙属的两栖动物,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云南等地,主要生活于热带亚热带河谷灌丛中。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1350至160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陇川、云南。

保护状况

2007年IUCN红色名录的濒危物种
陇川小树蛙是一种常见的物种,但它是非常小的和容易被忽视
数量趋势:减少
保护区:这一范围的物种包括大围山和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
名单保护行动:1.土地/水管理

主要威胁

农业和小规模收集的木材造成物种的栖息地
名单的威胁:1.农业和水产养殖业
2.年度及长期非木材作物
3.小农户农业
4.生物资源的使用
5.伐木及木材采伐

分布信息

主要分布地区:云南屏边苗族自治县 绿春县 河口瑶族自治县 盈江县 陇川县 瑞丽县 盈江县
分布在以下保护区:大围山铜壁关
陇川小树蛙主要分布在中国 ,可能分布在老挝 ,可能分布在缅甸 ,可能分布在越南 。

生境和生态

生存海拔:1350至1600米
生存环境:它栖息在河谷灌丛。灌丛草地-亚热带、热带潮湿。.其繁殖栖息地不知道,可以由幼虫或直接发展。
生存生态系统系统: 陆地/水

参考文献

● 云南红河地区生物资源科学考察报告--第一卷 陆栖脊椎动物
● 云南省志-卷六 动物志
● 铜壁关两栖爬行动物名录
● 大围山自然保护区
● 青藏高原横断山区科学考察丛书:横断山区两栖爬行动物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陇川小树蛙.《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