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山碑材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概况

阳山碑材又称孝陵碑材,遗存于南京市江宁区汤山镇西北侧的阳山南坡,距南京市区约23公里。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阳山碑材是南京的旅游好去处。附近还有汤山猿人洞等等。
该处在明代以前就是古采石场,阳山碑材是利用该处山体中完整性好又十分巨大的栖霞灰开凿出来的,由碑座、碑额、碑身三部分构成。将上述三部分按碑式垒起,总高度78米,总重31167吨,确为举世罕见,硕大无朋,令人叹为观止。难怪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在《洪武大石碑歌》中惊叹:“碑如长剑惊天倚,十万骆驼拉不起”。

碑材来历

阳山位于汤山镇西北,碑材系明成祖为其父朱元璋树碑而开凿的巨型石材。公元1402年,明成祖朱棣起兵夺得侄儿朱允炆的帝位,为了笼络人心,稳定政局,就决定要一巨型石碑以表朱元璋的功德。于是,他征集了全国万余工匠依阳山南麓开凿碑材三块。其中碑座石材高13米,宽16米,长30.35米,重达1.6万吨;碑身石材长49.40米,宽4.4米,高10.7米,重约8799吨左右;碑额石材高10米,长20.3米,宽8.40米,重约6千吨左右。若此碑立起总高为78米,重31167吨,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碑。为取此石材,古代劳动人民付出了非凡的艰辛与血汗,数千民工累死采石场,今碑石附近坟头村即是当时民工的合葬地。这三块石材都已成形,其中碑额已与山体分开,碑身、碑座也仅有一端相连。此石材又为何遗弃不用?说法有二:一说明朝国势渐衰,朱棣又迁都北京,故不用;一说因南京地理与气候所了限,不适古代的滚木与冰运的方法,无法运输而不用。
阳山碑材又名孝陵碑材,是明成祖朱棣为颂扬其父朱元璋功德而凿的。碑材分碑座、碑身和碑额三块,如果将它们拼合后竖立起来,总高度可达78米,堪称绝世碑材。但这一绝世碑材最终未被使用,依然留存在原地。此次新建的明文化村,就是以开采阳山碑材为主脉设计建造的,力求再现历史场景。

历史背景

朱元璋称帝后,曾立其长子朱标为太子,封
阳山碑材

阳山碑材

其他25个儿子为王。但是由于朱标于1392年病逝,年仅38岁。朱元璋死后由其孙朱允炆继皇帝位,即为明惠帝。朱允炆为压制诸王的势力而决定削蕃,而势力强大的朱元璋的第四子、燕王朱棣,则以清君侧为名,出兵进攻南京政权。朱棣为了向百姓表明的对朱元璋的忠心,便开凿阳山的石碑。碑材过大,当初的设计者肯定会想到运输和树立的问题,但设计和施工者无法违抗朱棣,这个残酷皇帝的旨意,只能到最后才不得不终止。

景点交通

市内51路公交车,至太阳城站下 ,转太作线(太阳门一作厂)。
火车站旁公交车站乘南汤线:4元/人,沿途还可停靠汤山古溶洞、明文化村。
自宁杭路,出中山门—孝陵卫—马群—麒麟镇—坟头—汤山,沿途可游览汤山古溶洞。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