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日疟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疾病简介

疟疾

疟疾(malaria)是因疟原虫寄生人体组织而引起的寄生原虫病。临床上以间歇性发冷、发热、肝脾肿大为主要特征。主要包括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

间日疟

拼音:jiànrìnüè
英文名:tertian malaria;[vivax malaria;]
由;平原地区间日疟传播的主要媒介中华按蚊
中华按蚊

中华按蚊

病原学

间日疟的病原体是间日疟原虫。疟原虫的生活史比较复杂,它需要两个宿主,即终宿主雌性按蚊和中间宿主人。当感染有疟原虫的按蚊叮咬人时,将疟原虫的子孢子带入人体血液,子孢子随即侵入肝细胞,发育为裂殖体,成熟后肝细胞破裂,而释放出大量裂殖子,侵入血液循环中的红细胞,进入红细胞内发育和繁殖。
间日虐原虫各时期图

间日虐原虫各时期图

目前认为间日疟原虫的子孢子有速发型和迟发型两种,前者在侵入肝细胞后如上所述迅速发育为裂殖体释放入血液,侵入红细胞进行发育。后者进入肝细胞后可先不发育,称为休眠子,经不同的静止期后,被启动而进行裂体增殖,产生许多裂殖子,然后侵入血液循环中的红细胞进行发育。这是间日疟的潜伏期有长短之分和复发的原因。

流行病学

传染源

间日疟的传染源为间日疟患者及携带间日疟原虫者。

传播途径

主要由按蚊传播。也有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但发生率低。

易感人群

人群对疟疾有普遍的易感性,在疟疾流行区的人群可因隐性感染而具有一定的免疫力。

发病机制

间日疟原虫在红细胞内进行增殖时,当裂殖体成熟后,受感染的红细胞破裂,释放出大量裂殖子,同时也释放大量虫体的代谢产物及红细胞碎片,这些物质进入血液后,刺激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后者又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冷、发热等临床症状。疟原虫侵入人体后,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的增生,以致患者的肝脏和脾脏肿大及骨髓增生。由于大量红细胞被破坏,以致贫血日渐严重。

临床表现

间日疟的发作分三个阶段。每隔一日发作一次。
1.发冷期:先感觉发冷,随之全身肌肉抖索,称为寒战,皮肤苍白并起鸡皮疙瘩,此期历时约15~60分钟.。随后进入发热期。
2.发热期:全身发热不适,颜面皮肤潮红,体温上升至40℃或以上。并伴有头痛、全身酸痛、恶心等症状,此期约出现2~6个小时。
3.出汗期:大汗淋漓,体温迅速下降,甚至降正常水平以下。患者长感全身乏力、昏昏欲睡,此期历时2~4小时。
全部间日疟发作过程历时约6~10小时,两次发作间的期间,患者并无任何不适,体温也正常。

实验室检查

1.厚或薄血涂片后,进行吉姆萨染色,直接镜检间日疟原虫。
2.骨髓涂片:阳性率明显高于直接镜检。
3.DNA探针杂交法

诊断

1.来自间日疟流行区或曾在流行区居住过;
2.具有典型的间日疟发作症状及体征;
3.末梢血液涂厚片找到间日疟原虫。

鉴别诊断

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上呼吸道感染:无寒战现象。
2.伤寒:伤寒中毒症状明显,呈无欲状,有相对缓脉,少数有玫瑰疹,白细胞明显减少,血清肥达氏反应阳性,血培养可培养出伤寒杆菌。
3.败血症:中毒症状明显,常有皮肤破损,白细胞明显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加。

治疗

病原治疗

1.首选氯喹,第一天服2次,每次0.3g,第2、3天各服0.45g,总剂量为1.5g;同时服伯氨喹,每日1次,每次15mg,连服14天,也可每天服22.5mg,连服8天。
2.青蒿素及衍生物:
⑴双氢青蒿素,每日1次,每次80mg,首剂加倍,连服7天为1疗程。
⑵青蒿琥酯:每日2次,每次50mg,首日剂量加倍,连服7天为1疗程。
⑶蒿甲醚:,每日1次,每次100mg,首剂加倍,连用7天为1疗程。
3.奎宁:口服,每日3次,成人每次0.6g,儿童每次10mg/kg,共3~7日

对症治疗

对疟疾的对症治疗也非常重要。
1.高热的处理:以物理降温为主,必要时服用醋氯芬片(15mg/kg);
2.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3.纠正酸中毒;
4.输血:重度贫血时应输新鲜血液,是红细胞比容保持20%以上。

预防

1.控制传染源:治疗患者及带虫者;
2.灭蚊、防蚊;
3.预防性服药:可服用乙胺嘧啶等。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