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墙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词语·边墙

【拼音】:biān qiáng
【注音】:ㄅㄧㄢ ㄑㄧㄤˊ

详细解释

见“ 边墙 ”。 亦作“ 边墻 ”。指 长城
【出处】:明 徐渭 《边词》之五:“真冯一堵边墻土,画断乾坤作两家。” 明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二》:“近时 戚将军 筑 蓟镇 边墙,不僇一人,期月而功成。”《明史·兵志三》:“乃请修筑 宣 大 边墙千馀里,烽堠三百六十三所。”
【示例】:清李调元《观音庵》诗:“瀑布雨馀穿石罅,边墻云里走峯尖。” 清郑燮《逃荒行》:“边墻渐以南,黄沙浩无宇。” 清黄景仁《赠杨荔裳即寄酬令兄蓉裳》:“且倾 燕 市飘零酒,坐看边墙紫翠山。”

景点·边墙

简介

边墙起点在和龙市土山镇东山村二道沟的山坡,这里东北距西古城(渤海中京显德府)约2.5公里。南岗山脉与英额岭山脉在边墙起点南稍偏西约35公里处交汇。这一带山势陡峭,南临海兰江,形势十分险要。边墙从东山村向北延伸,经西城镇之西北山,沿亚东水库边缘,越过和龙市人参场后进入龙井市境内,与细鳞河乡果树农场的边墙相接。边墙继续向北至日新村.长城村、小辉洞村、小北村,再过老头沟镇桃源乡之东山、官道、官船,然后向东北于铜佛镇的泗水村、朝阳镇的石山与八道乡的馒头山边墙相连,后东折,越双凤村,进入延吉市境内烟集乡台岩村西北5公里的平峰山上,再东南接台岩、新岩之南山、兴农村南山、兴安村(清茶馆)后,边墙再次伸入龙井市境内,东行于长安镇的磨盘。此段与城子山山城(东夏国南京)最近处仅1公里。边墙在鸡林北山处终止。边墙终点处东接南岗山脉,山东麓约15公里处是北流的图们江。 边墙大都修筑于山脊之上,有时也横过山坡或山谷。其修筑方法有土筑、石块叠筑和土石混筑。土筑或土石混筑一般采取两侧取土,堆筑于中间加固而成。近代由于开垦农田致使边墙的一些地段遭到严重破坏,或几里或十几里内荡然无存。有的地方只遗留下高不足1米、上宽1米、基宽3米的残迹。

现状

现存较长的边墙有两段:一是龙并市细鳞河乡小北村至老头沟镇的一段,长约13公
里;另一段是延吉市兴农村南山至龙井市长安乡广济山顶的一段,长约5公里。边墙现存最高的一段在龙井市桃源乡官船村的边墙岭上,高约3米,上宽近2米,基宽约4一5米。 边墙沿线有烽隧(当地人称狼烟台、烟墩台)、戍堡等。 烽隧共17处,均在边墙南侧,筑于距边墙几十米处的山峰或山脊上。也有直接筑于边墙之上的,一般底部是圆形台基,上部用石块筑成圆丘,圆丘顶部留有凹坑,一般高2米以上,最高达4米,周长50余米。烽隧间距一般为1-1.5公里。延吉市境内的烟河烽隧,筑于东段和西段边墙之间,为石块砌筑,底径11米,高2米,周围有直径22米的围壕。 戍堡3处。一处在和龙县亚东水库边墙附近,土筑,长方形,长21米,宽14米,墙基宽6米,上宽2米,高2.1米。南墙上有一出入口。一处在延吉市烟集乡平峰山边墙附近,石块砌筑,长方形,东西长21米,南北宽10米,墙宽1米,高0.5一1米。在其中部有一道南北向墙将戍堡一分为二。戍堡西墙之外,还有一东西长8米、南北宽6米的建筑址。一处在龙并市长安镇鸡林村北边墙附近,石块砌筑,长方形,长27一32米,宽18一20米,墙宽2米、高1一1.5米。西南墙上有宽4米的门址。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