轫实物
古人驾车,行进时,需要停车,御者拉紧缰绳,驾车的马就停步,车也停住了。车不用时,防止车轮滚动,则要在车轮前,垫塞物件加以阻挡。通常较为简便的,常用木头削成楔形,塞
在轮下。这块木塞,古人称为轫。
用木头做成的车轫,因年代久远,不易保存。上世纪80年代,在秦始皇陵封土西侧的陪葬坑中发掘出土的两辆铜车时,在车轮附近发现了四件铜铸的车轫。每件各用两块长而宽,另两块短而窄的铜条构成一个四方框架;前后框条各长14.4厘米,宽13.2厘米,高0.6厘米,并有低矮足。框条中部特铸出凹缺。上下框条各长13.2厘米,宽7.2厘米。框条平面无凹缺。构成方框的内口径,长10厘米,宽7.2厘米。车轮置于凹缺处,阻止前后滚动,要比单塞一块楔形木头,稳妥得多。
车辆启动,必需取走车轫。所以古人往往把“启程”“出发”称做发轫。《夜读拾得录(一0二)·以头作轫》一文中,提到
申屠刚劝谏汉光武帝刘秀,因陇蜀未平,不宜出游。曾以头作车轫,阻挡刘秀外出的车辆,用意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