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炮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襄阳炮又名西域炮,巨石炮,因襄阳一战成名,故称“襄阳炮”。
其实,无论是在古代的中国,还是在古代的外国,很早就有了“炮”。它是一种利用杠杆原理抛掷石弹的战具。又称为旝、云旝、飞石、抛石等。而欧洲古代却称为抛石机。在火炮出现以前,抛石机(炮)是古代战争双方攻守战的重要兵器。
古代最早的炮是石字旁“炮”或“礟”,顾名思义,与石头有关。相传抛石机发明于我国周代,当时叫做“抛车”。春秋时期,抛石机已经被应用于战事。据《范蠢兵法》记载,当时用抛石机可将重达6 千克的石头抛至100多米的距离——这比徒手抛扔石块远多了。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攻打袁绍时使用的“霹雳车”,是最早出现的车炮。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李光弼制造了用200人挽索发射的巨型炮,每发能伤数十人。金天兴三年(公元1234年)蒙古军攻打汴梁,架设炮数百具攻龙德宫,昼夜发炮,落下的石弹,几乎与里城相平。其中最大的十三梢炮,能发射上百斤重的石弹,需要四、五百人同时曳放。于是问题来了,元军在襄阳战役之前,早就有“巨石炮”了,何故要到波斯,征调回回炮匠?难道仅为增加50斤的炮弹重量吗?与理不通啊。当然,还有射程问题,襄阳护城河宽啦,最窄处也有180米!
值得注意的是《明史·兵志》中的这样一段记载:“古所谓炮,皆以机发石。元初得西域炮,攻金蔡州城,始用火。”蒙宋联军攻金蔡州(今河南汝南)发生于1233年—1234年(宋绍定六年或金天兴二年),而宋元襄阳战役开始于1267年。
抛石机,它可抛掷大块石头,砸坏敌方城墙和兵器;而越过城墙进入城内的石弹,可杀伤守城的敌兵,具有相当的威力。这种抛石机除了抛掷石块外,还可以抛掷圆木、金属等其它重物,或用绳、棉线等蘸上油料裹在石头上,点燃后发向敌营,烧杀敌人。同时在宋代《武经总要》中,守城器械部分列举的火药兵器有火球、蒺藜火球、霹雳火球等多种。一般认为明中期以前的炮弹有石弹、铅弹,均为实心弹。自明中期以后,部分火炮的炮弹已由实心弹改进为爆炸弹。晚明杰出的军事将领和火器专家茅元仪,著有《武备志》一书,书中所载“八面旋风吐雾轰雷炮”、“飞蒙炮”、“龙云霹雳猛火炮”、“毒雾神烟炮”等,都是发射爆炸弹,以炮弹的碎片或喷出的毒火,毒烟杀伤敌人,大大提高了火炮的威力。但在火器出现后,抛石机并没有立即从战争舞台上消失,人们还利用它“力气”大的特长,用来抛射燃烧弹、毒药弹和爆炸弹。所谓火器,元代或西夏及以后的火铳,大者用车,小者用架,用桩,用托,发射时,从铳口装入火药和弹丸,用火点燃引线,引着火药,将弹丸射出。应该说这已经是真正的火炮了,与那种以机发石的石炮比较,显然是前进了一步。
我们不得而知,襄阳炮或回回炮到底类似于发石机,还是类似于火铳?但从“始用火”、“声震天地”、“声如雷霆”看,起码是由石炮向火炮过渡的一种兵器。何况当时的发石机,也是可投掷可燃烧或可爆炸弹药的。最不济,就是射程远的巨石投石机——巨石炮。否则,是难以“一炮定襄阳”的。
我大宋在钓鱼城安置的多梢炮曾经让仰攻的蒙古军很吃苦头,大汗蒙哥被石炮砸死,而蒙古从西域引进穆斯林工匠建成的配重式投石机的威力让樊城襄阳的守城意志迅速崩溃,久攻不克的坚城迅速落入蒙古手中,而这种屡建功勋的配重式投石机也被命名为襄阳炮。
襄阳炮在欧洲的发展持续更久,影响更大,曾有记载某公爵亲自操炮三炮就化解了对面城堡的防御和信心。巨型襄阳炮据说可以发射重达140公斤的炮弹(有人记载重达1400公斤的炮弹,但是下面我们可以看出这是非常可疑的),而襄阳炮在战争中的表现,近几年的指环王,天堂王国中作了印象深刻的演示。
石炮在我国的应用十分广泛,可惜至今在影视作品中没有出现过。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