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蛤仔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花蛤的形态特征

贝壳小而薄,呈长卵圆形。壳顶稍突出,于背缘靠前方微向前弯曲。放射肋细密,位于前、后部的较粗大,与同心生长轮脉交织成布纹状。贝壳表面的颜色、花纹变化极大,有棕色、深褐色、密集褐色或赤褐色组成的斑点或花纹。贝壳内面淡灰色或肉红色,从壳顶到腹面有2~3条浅色的色带。

花蛤的生活习性

栖息环境

蛤仔大多栖息在风浪较小的内湾、且有适量淡水注人的中、低潮区,但盐度较高的沿海岛屿和数米深的潮下带,也偶有发现;栖息底质,以含砂量为70%~80%的砂泥滩数量最多。在含砂量很少的泥滩和含泥量极少的砂地或砾石地带,虽也有发现,但数量甚少。

生活方式

蛤仔是以发达的斧足,挖掘砂泥营穴居生活的。涨潮时,升至滩面,伸出水管进行呼吸、摄食和排泄等活动;干潮后或遇到外界刺激时,则双壳紧闭,或依靠足的伸缩活动,退回穴底,在滩面上留下两个靠得很近的由出、入水管形成的孔。
蛤仔的穴居深度,随其个体大小、底质组成和季节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个体小的、底质较软的或水温较高的季节,穴居较浅;而个体大的、底质较硬的或在寒冷的冬季,则潜入较深。但总的说来,穴居深度一般多在3~15厘米左右。

对水质的要求

1.水温:蛤仔属于广温性的贝类。在自然海区中,水温在0~36℃范围内,均能适应。当水温为5~35℃时,生长正常,而其中以18~30℃生长最快。蛤仔的适温上限为43℃,当水温升至44℃时,死亡率达50%;当水温升至45℃时,则全部死亡;而当水温下降到0℃时,鳃纤毛停止运动,摄食停止;当水温下降到零下2~3℃时,经3周,死亡率达10%。
2.盐度:蛤仔对海水比重的变化,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比重为1.004~1.027时,生活正常,而其中以比重为1.015~1.020时生长最好。在河口附近而又没有防洪堤的内湾养殖区,常伴随着山洪暴发而发生蛤仔大量死亡的现象,这不仅是因为海水比重的急剧下降,而且更主要的是洪水带来了大量的泥砂,使海水长时间处于混浊状态,影响了蛤仔的呼吸和摄食的缘故。
3.溶解氧:蛤仔在溶解氧为1毫克/升的海水里,就能正常生活。因此,正常海水的溶解氧含量,都能满足蛤仔的生活需要。但若海水被严重污染,溶解氧含量连续处于0.5毫克/升以下达10天左右,就会导致蛤仔死亡。
4.耐干旱能力:生活于潮间带的蛤仔,耐干旱能力较强,耐干出时间与蛤仔个体的大小、气温高低以及是否通风等有关。
编号:
26120
拉丁目名:
VENEROIDA
拉丁科名:
Veneridae
拉丁亚科:
Tapetinae
拉丁属名:
Ruditapes
拉丁种名:
philippinarum
定名人:
(Adams et Reeve)
年代:
1850
中文名:
菲律宾蛤仔
原始文献:
Zool. Samarang, 79, pl.22, fig.10
生境:
广温、广盐、广分布的亚热带种; 生活在潮间带中、上部, 特别在有砾石、粗沙的底质; 亦有生活在潮下带下部和浅海
国内分布:
北起辽宁(庄河, 海洋岛, 大连, 长兴岛), 河北(北戴河), 山东(掖县, 烟台, 青岛, 日照), 江苏(连云港), 浙江(普陀, 象山, 南麂岛, 平阳), 福建(霞浦, 连江, 平潭, 莆田, 厦门, 漳浦), 台湾, 南至广东(海门, 汕尾, 上川岛, 雷东, 硇洲岛), 香港
国外分布:
鄂霍次克海南部, 萨哈林岛(库页岛), 日本南北沿岸, 朝鲜(马山), 菲律宾, 巴基斯坦(卡拉奇), 印度(孟买),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爪哇, 安波那)
备注:
补国外分布: 引种至美国(夏威夷), 北美西海岸, 加拿大, 澳大利亚
资料来源:
中国动物志 软体动物门 双壳纲 帘蛤科: 171-182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