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梢卷叶蛾
在中国除华南地区外普遍分布;也见于日本和朝鲜。主要寄主有苹果、
海棠、山荆子、花红、榛子、洋梨和白梨等。在中国年发生2~3代。
小黄卷叶蛾
成虫体长6~8毫米,翅展16~20毫米,黄褐色,翅面有2条略平行的斜纹。幼虫体长17毫米,浅绿至翠绿色,前胸背板淡黄色。在中国除西北、西藏、云南外均有分布;也见于欧洲、印度和日本。寄主为苹果、梨、
山楂、李、杏、柑橘和
枇杷等。在中国北方年发生3~4代。幼虫先为害嫩芽,影响抽梢开花和座果,长大后缀连叶片取食叶肉,常因食料不足转移到新梢卷叶为害,受惊动时即从卷叶中吐丝下坠。成虫夜间活动,有趋光和趋果醋习性。产卵于叶面,卵块呈鱼鳞状。孵化后幼虫分散卷叶为害。第 3代幼虫于10月后进入越冬期,以幼龄幼虫在老树皮裂缝、剪枝口处越冬。
苹果大卷叶蛾和褐卷叶蛾 苹果大卷叶蛾成虫体长11~15毫米,翅展24~30毫米,土黄色;幼虫体长约24毫米,淡黄绿色,中线两侧各有一黑褐色斑。褐卷叶蛾成虫体长8~10毫米,褐色;幼虫体长18~22毫米,绿色。二者均分布于中国的东北、华北和西北,以东北和华北为害较重;也见于朝鲜、日本和苏联。褐卷叶蛾在印度、欧洲有分布。寄主有苹果、梨、杏、樱桃等。在辽宁和华北地区年发生 2代。越冬方式同小黄卷叶蛾。越冬幼虫在苹果树萌芽时出蛰活动,为害幼芽、嫩叶和花蕾;展叶后缀叶为害。大卷叶蛾越冬代成虫发生于 6月中下旬,第1代成虫于8月中旬盛发;褐卷叶蛾在辽宁省南部地区越冬代成虫发生于6月上、中旬至7月中旬。二者的生活习性也与小黄卷叶蛾基本相同,但成虫的趋光和趋化性较弱。
黄斑卷叶蛾
成虫体长7~9毫米,夏型翅展15~20毫米,前翅金黄色,有银白鳞片;冬型翅展略宽,前翅暗褐色,有黑色鳞片。幼虫体长22毫米,黄绿色。分布于中国辽宁、华北地区和安徽、江苏等地;也见于日本、欧洲和苏联。主 要寄主有苹果、海棠、桃、李和杏等。在中国年发生3~4代,以成虫在
杂草内越冬。春暖后交尾,产卵于枝上和芽旁。第1代幼虫于5月上旬发生为害,5月中、下旬化蛹,6月中旬发蛾。以后各代重叠发生。第4代成虫10月中、下旬发生,继即入越冬期。越冬方式以幼龄幼虫在老树皮的裂缝、剪枝口处等地方越冬,如同小黄卷叶蛾。
新褐卷叶蛾仅见于中国新疆地区,年发生2代,除苹果外,也为害杨树。
苹果卷叶蛾除利用松毛虫、赤眼卵蜂等天敌进行防治和利用成虫的趋化性和趋光性诱杀外,对顶梢卷叶蛾可在冬春修剪时彻底剪除受害梢,在越冬幼虫出蛰和各代卵孵化盛期喷洒
对硫磷或杀螟松。对小黄卷叶蛾、苹果大卷叶蛾和褐卷叶蛾可在早春刮除树干老皮、翘皮以消灭越冬幼虫,并在越冬幼虫出蛰盛期喷洒杀螟松或用敌敌畏、
敌百虫药液封闭枝条剪口,以减少越冬虫源;在第 1代卵孵化盛期和幼虫期喷洒敌百虫或辛硫磷。对黄斑卷叶蛾可通过清除园内杂草,以减少越冬虫源;在第1代和第2代卵孵化盛期用药剂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