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治疗理论认为:脑缺血使大脑半球形成梗塞灶,灶内脑细胞处于不可逆转的坏死状态。在这一理论影响下,传统治疗方式,不考虑对患者神经细胞的恢复治疗,相关的药物也没有考虑对患者脑细胞的修复。
据专家介绍,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脑梗塞后,梗塞灶周围会形成一个“缺血半暗带”,“半暗带”内的脑细胞,还存在着大量处于休眠状态或半休眠状态的脑细胞,这些细胞仅能维持自身形态的完整,由于缺少能量的供应,无法行使原有的正常功能。因此,如何挽救“缺血半暗带”,成为目前临床治疗的关键。一般认为,“半暗带”出现在缺血后一小时,通常可持续24小时左右,这就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个“时间窗”——治疗的“黄金时期”。在此时间段,采取措施挽救“半暗带”,就能赢得进一步治疗的时间。通过治疗,使原来栓塞的脑动脉血管重新通畅或建立新的侧枝循环,使原来处于缺血状态的大面积脑细胞恢复血液供应,增加能量物质的供应,休眠与半休眠的脑细胞就会被重新激活,逐渐恢复正常的脑功能。
以往,临床治疗“缺血半暗带”,主要通过溶栓和其他非溶栓类药物。溶栓治疗,目前国内应用较多的药物有尿激酶、链激酶,尽管该类药物具有较好的疗效,但由于严格的3——6小时治疗时间窗和临床适应症要求,限制了在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