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尖盾蚧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形态特征

成虫

矢尖盾蚧

矢尖盾蚧

雌虫体长形,橙黄色,长约2.8毫米;前胸与中胸间,中胸与后胸间,分界明显;头雄部长,前端圆形,中央微凹。雌介壳长形,黄褐色或棕黄色,边缘灰白色,长2.8-3.5毫米,前狭后宽,末端稍狭,背面中央有一条明显的纵脊,整个盾壳形似箭头而得名。蜕皮壳偏在前端,橙黄色。雄虫体细长,橙黄色,长约1毫米,白色,透明。雄介壳狭长,粉白色,长1.5毫米左右,壳背有3条纵脊。蜕皮壳位于前端,淡黄褐色。

椭圆形,橙黄色,表面光滑,匠约0.2毫米。

若虫

初龄橙黄色,草鞋底形,触角及足发达。眼紫褐色。二龄若虫淡黄色,椭圆形,后端黄褐色,触角及足已消失,体长0. 2毫米左右。一龄蜕皮壳位于前端,淡黄色,长1.3~1.6毫米。雄成虫:长0.5毫米,因无口器不为害,翅1对无色透明,翅展1.7毫米,触角10节,眼深红色,交尾器针状。卵 橙黄色,长宽0.2×0.1毫米,不规则椭圆形状。一龄若虫(游动若虫) 体橙黄色,扁平,长宽O.25×O.15毫米,触角7节浅棕色,复眼紫色。口器细长弯曲,腹末有尾毛1对。一龄若虫固定后为椭圆形,黄褐色,触角和胸、腹分布明显,纵脊明显可见,尾毛消失,雌雄可辨(雄的腹部多1节体色较深,头部有细长蜡丝数根)。雌二龄若虫 淡黄色,触角及足均消失,体被薄膜包围,一龄若虫蜕皮壳在头部,体长宽1×0.5毫米,体节和臀板明显。雄二龄若虫 长卵形,浅褐色,口器细长为体长的2倍,触角及足消失,头、胸部三节和 3对臀叶明显。

前蛹橙黄色,椭圆形,腹部末端黄褐色,长约0.8毫米;蛹橙黄色,椭圆形,长约1毫米,腹部末端有生殖刺芽。触角分节明显,3对足渐伸展,尾片突出。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2--3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枝和叶上越冬。翌春4~5月产卵在雌介壳下。第一代若虫5月下旬开始孵化,多在枝和叶上危害;7月上甸雄虫羽化,下旬第二代若虫发生;9月中旬雄虫羽化,下旬第三代若虫出现;11月上旬雄虫羽化,交尾后,以雌成虫越冬,少数也以若虫或蛹越冬。在温室内周年危害。

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

虫口密度轻者,可用毛刷刷清虫体,集中烧毁。

园艺防治

合理疏枝,保持通风透光,可减轻危害。

药剂防治

若虫活动期,可选喷50%辛硫磷乳油,或50%杀螟松乳油l 000~l 500倍液;或50%乙酰甲胺磷乳油l 500~2 000倍液,冬季可喷施松脂合剂10~15倍液,或机油乳剂40~50倍液,压低越冬代雌虫基数。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例如黑缘红瓢虫寄生蜂等天敌昆虫。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