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一
艺术作品与一副名联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这副对联传说是林则徐少年时的巧对佳话。有一回,老师带学童们游鼓山,爬上鼓山
绝顶峰时,绝顶峰即鼓山顶,从涌泉寺北行,迂回3公里经白云峰可达峰顶,即峰,称绝顶峰。峰顶状若覆釜,常年多为岚气笼罩。一派天风海涛,令学童们兴奋不已。老师以"海"为题,出一上联:"海到无边天作岸",让学童们对下联。没多久,有位学童首先对出下联:"山登绝顶我为峰"。他就是林则徐。
上联写站在鼓山上,可以望见无边的大海,海的尽头,就是天了,海天相连,气魄可够大的。寓学海无边苦作舟,只有勤奋学习,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林别徐的下联则以脚踏绝顶峰,堂堂正正,顶天立地,一览天下小!抒发了凌云壮志。上下联平厌、对仗都很工整、和谐,意境更佳。此联后来刻在马尾
罗星公园内。
作品给名联以
图像化,丰富了名联视觉。反过来,名联也给作品以深刻的
阐释。
观赏二
海边古老的小镇
海边古老的小镇
这座
文化底蕴深厚的古老小镇是哪里呢?这不禁让我想起了马尾港,马尾为福州外港,福建水陆交通门户。这里有闻名于世的罗星塔,这里是中国
船政文化的
发源地,这里是当年烟火弥漫的中法战役的古战场,这里的
昭忠祠记载着为国捐躯的
先烈事迹,…
作品里有了这座小镇,才能看到“海到无边”,偿若没这小镇,那便什么都不是了,只是一块微透明,白色石头而己,或且至多说是“茫茫海天”。
观赏三
山登绝顶我为峰
在远处我们隐约见到还有一座悄然耸立的高山,就在这座高山峰巅,有
山登绝顶我为峰
一个人穿着风披遥望着无边的大海,只见
海天相连,
无边无际。而此时他不是比这座山峰站得更高吗?脚踏着顶峰,俨然一位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英雄汉!
观赏四
以海燕来点缀辽阔海天、自由美好
二只海燕在高傲地飞翔着
就在这个小镇附近,两只海燕自由自在“高傲地飞翔”着。这也是作品刻划深邃的妙点。有了一两只飞翔着的海燕做
点缀,更
衬托出
海阔天高,
水天一色的
空旷。“人们总羡慕海阔天空,以为一片茫茫,无边无界,必然大有可观。”(
朱自清《飞》)
这又让人想起高尔基的《海燕》来: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聚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高傲地飞翔……
注:出处已相应链接。
观赏五
作品以 一幅极其壮观的雄伟画面,紧紧扣紧“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这副对联铺展开来。其含义十分深邃,
即使穷尽海的广博与深远,也还有天在它之上,即使登上高山绝顶,无路可攀之时,还有自我这座山峰等着自己去战胜。
当一个人到达一定的高度时,需要战胜的往往是我们自己。
作品流露着作者充满豪情气概、广大的胸怀、强烈的自信心和战斗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