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旭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生平

顺治十一年(1654年)十一月,清漳州协守、千总刘国轩欲献城投郑成功,洪旭奉命引军接应。因其“入城安辑,秋毫不扰”,郑成功益重之。顺治十二年(1655年)二月任户官,四月加少师,五月改领水师右军。七月,以水师总督奉命会同陆师正总督甘辉等北略浙江舟山,克之。清定海关守将张鸿德弃家来附、台州守将马信亦慕洪旭名携眷来归。顺治十五年(1658年),郑成功大举北伐,以洪旭兼理兵官,与前提督黄廷、户官郑泰留守金、厦二岛。顺治十七年(1660年)正月,清廷趁郑成功新败江南,令满洲将军达素统兵入闽,会攻金、厦二岛。郑成功集各镇兵严密防守,以洪旭驻镇海旗尾备接应。五月初十日,洪旭会同黄廷、马信、周全斌等将领,在厦门鼓浪屿附近大败清海澄公黄梧所率水师,又智擒暗通清总兵施琅之右虎卫镇将陈鹏,交由郑成功处决。顺治十八年(1661年)三月,郑成功率师东征台湾,仍以洪旭、黄廷佐世子郑经留守厦门,以兄郑泰守金门。翌年四月,郑经私通乳媪陈氏生子事发,郑成功大怒,遣人持令箭到金、厦,命斩其妻董氏、子郑经及孙。洪旭等不肯奉命,仅斩陈氏及孙复命。郑成功不允,誓必尽诛,并派人到南澳密谕周全斌。洪旭与众议曰:“世子,子也,不可以拒父;诸将,臣也,不可以拒君;惟泰是兄,兄可以拒弟。凡取粮饷诸物自当付,若欲加兵,势必御之。”遂示意郑泰遣兵出守大担。由于洪旭等人坚拒,郑经才得保全。

历史事件

同年五月,郑成功病逝。在台诸将举其弟郑袭护理大将军印,而黄昭、萧拱辰等人则假“成功遗言”扶袭为东郡主,并分兵拟拒郑经。讣告和消息传至厦门,洪旭建议:“国不可一日无君,当先嗣位,然后发丧”;又建议迅速整兵过台正位,以免“事久多变”。郑经然之。正欲整师东渡,清福建总督李率泰、靖南王耿继茂闻郑成功卒,遣使前来佯言议和,实谋进犯,局势岌岌可危。当此内忧外患,洪旭赞成郑经意见,主张“阳和阴违”,以缓清师,“俟靖内患”,再作筹划。康熙三年(1664年),金、厦二岛已被清军攻占,洪旭随郑经东渡台湾。在澎湖踏勘诸岛形势后指出:“澎湖乃台湾门户,上至浙江、辽东、日本,下通广东、交趾暹罗,必由之路。当设重镇镇守,不可苟且。倘被占据,则台湾难以措手足。”郑经然之,遂立营垒,置烟墩、炮台,令薛进忠等率部守之。康熙四年(1665年)二月,闻施琅将率舟师攻台,洪旭请益兵澎湖,以固东守。并奉命从各镇屯兵中抽调十分之三到澎湖增戍。后清师因遭风未至。翌年七月,洪旭居安思危,又建议道:“今岁南风将过,西北风迅烈,(清师)决不敢东顾。但诸岛失守,幸得东来,赖复甫(陈永华)材干,勤督开垦,集众煮海,调度井井,业已就绪。兹又建圣庙,设学校,大兴文教,将来之昌盛可指日而待也。但文事武备两者不可缺一,慎勿以天堑足恃,遂尔偷安忘战,……当勤训练操演,一旦有警,便可御敌。”郑经采纳其议,即命各镇营于农隙时教习武艺弓矢、春秋阵法。此后洪旭又建议:东渡以来,已有数载,“诸熕船、战舰悉将朽烂,速当修葺坚牢,以备不虞”。郑经也同意,即檄南、北各镇,入深山采办桅、舵,修造船舰。洪旭自遣商船到各港采购船料,运回台湾兴造洋船。并用所造船装载白糖、鹿皮等物,上通日本,换回日本所造铜熕、倭刀、盔甲和永历钱;下贩暹罗、交趾等处,以富国用。从此,“台湾日盛,田畴市肆不让内地”。

其他信息

康熙五年(1666年)八月,洪旭偶感风寒,因年老且忧劳过度,不治而卒。郑经大恸曰:“经何不幸,丧此元老!”亲为治丧祭奠,并以其子洪磊为史官。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