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花鱼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基本信息

编号:
6093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亚科:
鮈亚科
拉丁亚科:
Gobioninae
中文属名:
棒花鱼属
拉丁属名:
Abbottina
拉丁种名:
rivularis
定名人:
(Basilewsky)
年代:
1855
中文名:
棒花鱼
ogenus:
Gobio
原始文献:
Nouv. Mem. soc. Nat. Mosc. 10:231. 1855.
俗名:
爬虎鱼, 沙锤, 推沙,沙轱辘
生境:
主要在平原河流水清, 沙底处活动
类型:
6
国内分布:
黑龙江至珠江广泛分布
资料来源:
云南鱼类志[上册]:111-112. 水生生物学集刊 (2):83. 中国鲤科鱼类志[下卷]:518-519. 广西淡水鱼类志:127-12
学名:Abbottina rivularis(Basi1ewsky)。
棒花鱼

棒花鱼

俗名:爬虎鱼猪头鱼、推沙头、淘沙郎、稻烧蜞、沙锤、花里棒子、老头鱼、沙轱辘、地趴子。
科属: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 、棒花鱼属Abbottina。

生存习性

小型鱼类,生活在静水或流水的底层,主食无脊椎动物。1龄鱼性成熟,4~5月繁殖,在沙底掘坑为巢,
棒花鱼

棒花鱼

产卵其中,雄鱼有筑巢和护巢的习性。
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至珠江广泛分布等,体长可达11厘米,主要生活于平原河流水清以及沙底处。

形态特征

棒花鱼体长,稍侧扁。头较短,吻短,前端圆钝。眼小,侧上位,眼间宽平。背鳍无硬刺,胸鳍圆钝,均 较短。尾鳍叉型。头背部稍黑,体侧具一不明显的纵纹,其上有9-11个黑点斑块,背部也具8-11个黑色斑块。背鳍尾鳍具有由黑色小点组成的斑纹
背部深黄褐色,至体侧逐渐转淡,腹部为淡黄色或乳白色,背部自背鳍起点至尾基有5个黑色大斑。在体侧
棒花鱼

棒花鱼

有7—8个黑色大斑,此外在整个背部自头至尾不规则的散布有许多大小黑点,在背鳍胸鳍尾鳍上由小黑色斑点组成比较整齐的横纹数行,在生殖期体色转深,雄鱼更为明显。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