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襄陵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被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柘城炎帝朱襄陵是在河南省商丘市2001年批准的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文物局多次来考查,这座古老寺院,石碑、古树600余年,柘地县佛教协会也多次考查,现对先祖殿、先祖墓进行重建、整修,一期工程现以竣工,柘城县委、县政府、文化局、宗教局对此建设非常重视。

朱襄氏

传说中神农氏的第八世接位人,为伏羲之后裔,三皇之一。据史料载,炎帝登上王位,以陈为都(古陈之朱襄氏邑即今商丘市柘城的县)。炎帝发明了五弦琴和农耕,教人种植谷物;制定了历法,以太阳在中天时为集市;教人辨加水泉的甘苦,尝百草作医书等等。朱襄氏他是我们始祖之源,朱姓之根,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发明五弦琴,平衡阴阳,当时是诸阳不成、百物散解、刮风无雨、天下大旱、阴气闭塞、而阳气过剩、地上草木枯黄、盛夏流行瘟疫,朱襄氏身为部落首领,忧心如焚,有一天做梦天神指路,给说你做以古琴,来平衡阴阳,醒来速找风龙士达,制作弦琴,找石为座,蚕丝为弦,做以古琴,弹发音声悲哀,天神齐观天下,必有大难,从此下起甘雨,百姓风调雨顺,年年丰收,朱襄氏在朱邑某政一世,做了大量好事,以109岁寿终,死后葬于柘城东八公里大仵朱固寺,朱邑全境人人添土,暮大如丘,供俸先祖。

炎帝之墓

朱襄氏为伏羲时诸侯。又号飞龙氏,称子襄。元郑杓《衍极》卷一《至朴篇》刘有定注云:“太吴之时,龙马负图出于荥河。帝则之,画八卦,以龙纪官,乃命飞龙朱襄氏造六书,于是始有龙书。”

朱襄氏故居

柘城历史悠久,文绪锦长。上古之世即为朱襄氏故居。朱囊氏即炎帝也。据《辞源·二》解:“朱襄氏,炎帝的别名,给以充分认可”。《辞源》又解:“《吕氏春秋·古乐》云:“昔古朱襄氏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蓄积。”从此句之意也说明了,朱襄氏受伏羲氏禅位而有天下,故记载“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在据《古史考》载:“陈之秋邑,朱襄史之邑”,给以明确提出,朱襄都于邑地陈(指陈州)。又据《寰宇记》载:“柘城为朱襄氏之邑”,给以指明了地点,在当时的陈州的柘城。就是今天的商丘市柘城县,在县城东十里朱崮寺,上有朱襄陵。当时属陈州辖区,而现在属商丘,故曰:“炎帝神农氏都于商丘。”据《淮南子》曰:“乘火德而王天下,三岁知稼稽之宜,天生菽粟八蜡合万国之享民重农功。以其神于农业,故曰神农。神农之教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蚕以为天下先。”据《司马负·三皇本纪》载:“味草木之滋作方书以疗疾(察其寒温平热之性,办其君臣佐使之义,常一日而遇七十毒)。作曰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因风沙之叛而增修其德,琴五弦,帝于此未尝敢一日自遗也。后迁于曲阜,卒于茶乡,在位一百四十年。其后临魁六帝仅可持世,至榆罔,遭蚩尤之乱,而不能制,有公孙轩辕孰能擒之哉”。炎帝神农氏,尽管后来迁于曲阜,卒于茶乡,因为他对人类的发展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而德高望重,卒后人们把他运回祖居地柘城家葬,故此至今柘城朱崮寺有朱襄陵,后建祠以供世代祭祀。五千多年来,口碑至此,丰碑至此。

其他信息

辞源》载:朱襄氏,炎帝的别号。但《汉书·古今人表》将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列为“上上”等,炎黄之前的十九位先帝被列为“上中仁人”。先帝的名氏分别为:女娲氏、共工氏、容成氏、大廷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庐氏、沌浑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亡怀氏、东扈氏、帝鸿氏。依照上述排序,朱襄氏在先帝中不属最早,但要早于炎帝神农氏。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