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门县第一中学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办学历程

1999年,在兴校育人的办学路上,易门一中走过了60年的风雨路,迎来了她的60华诞。60周年校庆给易门一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间间教室掩映红花绿树丛中。礼堂、食堂、学生宿舍焕然一新。图书室、实验室、音美教室分类达标,现代教学技术设备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单一到齐全。平坦的道路、碧绿的溪水、翠绿的青山、姹紫嫣红的校园,小龙泉又一次唱响希望之歌。
1998年来,以校长为首的学校班子成员,审时度势,牢牢抓住机遇,以校庆为契机,秉承优良传统,锐意改革创新,确立“依法治校、文化兴校、质量立校、科研强校”的办学理念,走出了一条文理并重、人文见长、全面发展、注重特长的育人之路。

办学理念

无规矩不成方圆,治校如同治国。学校班子成员重视制度建设为治校根本,分析校情,讨论论证,职代会通过,出台了《易门一中十大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汇编《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安全管理》一套 4册管理制度,作为治校准则。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在一中一切按规章制度办,一切按制度要求去做,已成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为。
学校致力构建“分线分层”的管理模式。即一总四线,校长负总责,政教、教务、教研、后勤四条主线由二位副校长和党支部各管一线,实行校务会、职代会决策,处、室管理,年级组、教研组执行的三个管理层次。“一总四分”加上党支部、教代会监督“双把关制”,将办学目标纵向分级,横向分层,纵横交错形成层面,使管理不留空白点、盲点。
易门一中的发展变化得力于改革。早在九九年,学校就率先在全县实行了聘任制、竞争上岗、优胜劣汰、奖优惩劣、评聘分开,用改革,用制度实践管理也是生产力的论断。 6年来,成绩逐年攀升,一年一个台阶,上线率由98年的第九名上升到2005年的八县一区一中第一名(市基教科公布的数据);未出现过一起刑事案件,一起安全责任事故,学校声誉逐年扩大,学校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厚德载物

厚德方可载物,兴校靠文化养育。
学校确立“为学生终生发展负责”的德育理念。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按照爱无亲疏,育无高下,德无内外的工作原则,坚持观念创新,措施创新,方法创新,内容创新,考核创新。坚持学科渗透抓特点,课外活动抓重点,校园环境抓盲点,社会教育抓亮点的方法,虚功实做,构建校园文化精神。
——抓理想教育。使每一个一中学生始终高扬理想的旗帜,志存高远,报效祖国。
——抓三风建设。学风正、教风实,形成“文明、进取、务实、创新”的校风,展一中风采,树一中精神。
——抓养成教育。遵规守纪,明礼诚信,体格健全,知法守法。
——抓师德建设。爱岗敬业,诲人不倦,把爱洒满校园。
——抓育人环境。凸现环境育人,倾注人文关怀,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
让墙壁说话,传承文明,传播知识。
让标牌宣德,养成习惯,做大写的人。
让场馆载道,知甘识苦,回报父母。
让广播、《晓峰》评说:弘扬正气,树立典型。
让活动怡情,陶冶情操,锤炼品德。
让学生自律,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走入易门一中,一股清新校园文化气息扑鼻而来:学生自觉养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无私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树立了“追求真理,热爱科学,崇尚民主,服务社会,奉献人生”的崇高理想,初步形成了具有正确的人生观,道德意识,法律意识强, 志向高远,拼搏向上,团结友爱,勤学守纪,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为内涵的一中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支撑着易门一中的教育大厦,也正是这种精神,推动着学校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素质为本

教学质量始终是学校的生命线。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做人民满意的教师,育人民满意的学生始终是学校永恒的主题。
生以素质为本,校以质量立身。 2002年,当我校升学率突破50%之际,校领导乘势提出实施“二次创业”战略,并组织全校教职工讨论,形成共识,并从三个方面稳步推进“二次创业”战略。一是转变办学模式,由原来的升学、就业预备教育并重转变为升学教育为主,全面提高升学率;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熟练、教学能力强的师资队伍;三是深化素质教育,稳步推进改革,全面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学校提出要在产生质量效益的环节上下功夫的工作理念,狠抓过程管理,落实细节,注重实效。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