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七鳃鳗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外形特征

体呈圆柱形,尾部侧扁。头的两侧各在眼睛之后有一行7个分离的鳃孔,鳃孔与 眼睛排成一直行共8个象眼睛的点,故通称八目鳃。鼻孔单个,位于头背面两眼的中间;鼻孔后方有一个白色的皮斑,为感光皮。头前腹面有陷入呈漏斗状的吸盘,张开时呈圆形,周缘的皱皮上有许多细软的乳状突起。口在漏斗的底部,口的两侧有许多黄色角质齿,口内有肉质呈舌形的活塞,其上亦有角质齿。皮肤柔软光滑,无鳞,侧线不发达。无胸鳍和腹鳍。背鳍2个,其长约相等,后面的背鳍与尾鳍相连,鳍条软而细密。生活时背呈青色带绿,腹部灰白色略带淡黄,尾鳍及后背鳍的边缘黑色。

基本信息

编号:
5070
拉丁目名:
PETROMYZONIFORMES
中文目名:
七鳃鳗目
中文科名:
七鳃鳗科
拉丁科名:
Petromyzonidae
中文属名:
七鳃鳗属
拉丁属名:
Lampetra
拉丁种名:
japonica
定名人:
(Martens)
年代:
1868
中文名:
日本七鳃鳗
ogenus:
Petromyzon
原始文献:
Arch. Maturg., XXXIV, 3-4.
模式产地:
日本
国内分布:
黑龙江水系, 江海回游性鱼类
国外分布:
太平洋北部, 南至日本朝鲜沿岸, 北至阿纳德尔和阿拉斯加
保护级别:
未列入
资料来源:
黑龙江流域鱼类:13-18. 中国鱼类系统检索:2.

生活习性

七鳃鳗为肉食性鱼类。既营独立生活,又营寄生生活,经常用吸盘附在其它鱼
日本七鳃鳗

日本七鳃鳗

体上,用吸盘内和舌上的角质齿锉破鱼体,吸食其血与肉,有时被吸食之鱼最后只剩骨架。营独立生活时,则以浮游动物为食。仔鳗期以腐植碎片和丝状藻类为食。生殖时期的成鱼停止摄食。

分布范围

七鳃鳗分布于分布于太平洋北部,南至日本、朝鲜沿岸,北至阿纳德尔和阿拉斯加,中国见于黑龙江和图们江水系。除本种个体较大之外,另有2种陆封性七鳃鳗,即东北七鳃鳗(L. morii , 英文名:Yalu River lamprey)和溪七鳃鳗(L. reissneri ,英文名:Asiatic brook lamprey),但个体均较小,终生栖息于江河内,无洄游习性,数量也很少,均处于易危状况。

生长繁殖

七鳃鳗为典型的洄游性鱼类,部分时期在海中生活。秋季由海进入江河,在江河下游越冬,翌年5-6月,当水温达15℃左右时溯至上游繁殖。七鳃鳗选择水浅、流快、砂砾底的水域进行挖坑筑巢产卵,雄鱼以吸盘吸着雌鱼头部,同时排卵、授精。卵极小,每次产卵8-10万粒,卵粘在巢中砂砾上。产卵后亲鱼全部死亡。卵孵化后不久即成为仔鳗。仔鳗营泥砂中生活,白天埋藏在泥砂下边,夜晚出来摄食。此阶段的仔鱼与成鱼很不相象,口吸盘不发达,呈三角形,称为沙隐幼鱼,过自由生活。七鳃鳗的寿命约为7年,幼鱼在江河里生活4年后,第5年变态下海,在海水中生活2年后又溯江进行产卵洄游。

营养

七鳃鳗的成鱼个体大者可达60厘米以上,重约0.25公斤左右,可供食用。它含脂量高,为名贵食用鱼类。鱼体还含莙荙碱(befaine)、肌氨酸(creafine)等,此外,蛋白质、维生素A、D的含量都较高。七鳃鳗鱼体可入药。药性味甘温,有滋补强身的功效;多用以治疗口眼歪斜、夜盲症、角膜干燥等症。

保护状态

日本七鳃鳗的资源量相当少,处于易危状态。致危原因主要是受水土流失的影响,产卵场和幼鱼的生活环境遭到破坏,加上水质污染影响了生存环境。尚无有效的保护措施。

药理作用

日本七鳃鳗
【药 名】
  七鳃鳗肉
【拼 音】
  QISAIMANROU
【来 源】
日本七鳃鳗

日本七鳃鳗

为脊索动物药鱼类七鳃鳗科动物七鳃鳗的肉。
【功 效】
  1.通经活络 2.清肝明目 3.养血濡目。
【主 治】
  治口角歪斜、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目赤肿痛,羞明流泪,夜盲证。
【性味归经】
  辛、甘,凉。
  入肝、肾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0-30克。
【别 名】
  七星鳗,又名:七星鳗、八目鳗(《中国药用动物志》)
【动植物资源分布】
  分布于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图门江。
日本七鳃鳗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多于春、夏、秋捕捉,鲜用。
【拉丁名】
  七鳃鳗 Lampetra japonica (Martens)
【考 证】
  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中药化学成分】
  含莙共碱(Befaine)、肌氨基酸(Creafine)、脂肪、蛋白质、维生素A、D。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