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其义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名字由来

和哥哥一样,他的名字也出自于《易经》。每个方以智的研究者都会提到他名字的出处:《易大传》第十一章"耆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智;六爻之义,易以贡。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经学大家方大镇据此为其长孙命名方以智,字密之,真是巧合天成,高明之至。《易文言传》对"坤"卦第二爻的解释"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方其义的名字也是方大镇取的,姓方名其义,字直之,对照《易》之传辞,同样也是奇巧之合,天衣无缝。

生平经历

他一岁多丧母,幸好二姑方维仪寡居娘家,又无儿女,便接过了抚育侄儿的重担。哥哥方以智长他将近10岁,他视之为师,方家弟兄就这么两个,手足情深不难想象。《桐城耆旧传》载方以智"有异禀,年十五,群经子史略能背诵,博涉多奇。"
幼年丧母的方其义,在姑母的恩养和兄长的教诲下成长,也是聪灵早慧,学有建树。在《方以智年谱·传略》里,说到他这唯一的弟弟,附有这样的释文:"方其义,字直之,中丞孔炤仲子也。未入塾,能辨四声。属以对句,出人意表。长而笃嗜古学经济之书……其兄愚者,诗名倾当世。其义出,遂与齐名。又矫捷多力,挽强善射……其义博洽多艺,临池篆刻,击剑弹棋,无所不工。里人宝其书法。所著《时术堂集》十卷行世。"可见方其义的才情智能和方以智不相上下。
惜乎生逢乱世,他求生于战火烽烟的夹缝中,虽有文才武略,又有何人来识?报国无门啊!他的郁闷可想而知。1634年桐城民变后,方家移居南京,其义年才15岁。跟在哥哥方以智和姐夫孙临后面,也是好武任侠,狎妓斗酒,名士做派。《桐城耆旧传·方密之传》后,关于方直之附录有这样的文字:"好侠,工为诗,力能挽五百斤弓。尝客黄靖南侯所,较射连发皆中的,侯大惊。"在同一本书《孙临传》中则附有这样的文字:"尝偕方直之大雪中,挟妓游钟山下,戎服骤马过通衢,避不及者或至颠扑。"
方以智于1640年进京为官,此后至1644年明亡国破,这四年间方其义在南京一定是情怀激烈,悲不能抑的。首先他的父亲方孔炤因战事失利被下在京城狱中,其次他的岳父张秉文战死在山东济南抗清前线,岳母同时也是他的大姑母方孟式投大明湖殉节。他独立支撑着一个千疮百孔、支离破碎的家,其痛必是难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痛心。接下来,天崩地坼,国破朝改,他们一家人分散逃亡,流离数年,才返回桐城家中,依老父隐居在白鹿山庄。可是,1646年,姐夫兼挚友孙临又战死福建莆城,姐姐方子耀和外甥孙中岳流落在外,哥哥方以智更是在秘密斗争中生死未卜,嫂子和最小的侄儿也不知漂泊在何方。可以想见此时的方其义心中之悲苦以及肩上之责任。
方其义虽因自身年幼和政局动荡未曾参加考试取得功名,但他的出身决定了他的遗民本质,而他也一直跟在哥哥方以智和姐夫孙临后面,参与了复社的许多活动,他的女儿就许给了复社名士陈名夏之子。他还有一个儿子方中发,在他死后,这个儿子也和方以智另外三个儿子一起,参与了方以智的许多秘密活动。国破家亡之际,方其义眼睁睁看着身边的亲人和朋友死的死、逃的逃,而他却使不上一点儿力量,能不摧肝裂胆,壮怀激烈。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