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亭湖旅游区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简介

在岛的东南方建设与湖岸连接的桥廊,东面建设沙滩浴场,北面建设垂钓走廊;岛的西北方向,建设观赏鱼养殖区,并配有儿童游乐设施;西面建设休闲码头一座,配有摩托艇、快艇、豪华游船等水上观光游乐设施。湖岸建设环湖大道,两旁栽植垂柳,适当建设亭台楼榭、堤等,湖的两岸建设一处集植物标本园与野生动物园于一体的生态园,北岸、南岸各建一处码头,与湖心岛码头对接互通。在湖南岸修复10里汉堤,将汉堤形成一条东接县城中心,西接文亭湖新区的绿化带。整个湖区开发完成后,风景秀丽,四季如画,蓝天碧水,游人如织,轻舟欢歌,漫步沿湖大道,垂柳依依;放眼湖畔,楼盘交错,将会再现历史上的西浦荷花、寿峰朝曛、映湖晨烟、云山夕照等景观。

文亭湖

文亭湖原来叫城湖,因环抱文亭山而得名。一望无际,号称万亩。它像一条温柔的臂弯,从城的西边向北边、向东把富饶的城区揽在怀里,给城市增添了一抹娇媚。湖内曾出土新石器时代的骨镞、骨箭头和商周以降的众多文物,并发现了汉代陶井群,可知此湖原系先民聚居地。据清乾隆年间的《曹洲府志》载:“文亭山在城武(成武)县西北一里。”可知乾隆以前的成武小邑一部分就在现在的文亭湖里。文亭湖的沧桑变化,是先民与大自然斗争的结果。先秦时期,先民为抗御洪水,取土堆山;汉代以后,先民为保护城池,高筑堤防。文亭湖周围现存的30多华里的护城大堤,据专家考证乃汉代所修。经过二千多年的黄河淤积,护城堤外比堤内高出近3米。经过护城堤的抵挡,城外的水是进不了城了,但城内的水也同样排不出堤外。由于城内常年积水,便形成了“野渚四千顷,烟楼水半城”的富丽景象。二十世纪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随着城市物质的丰富和人口的增多,城区逐渐向城南的护城堤外发展。
文亭湖是汉代先民为阻挡洪水,取土筑堤挖掘而成,湖区总面积9960亩,有“万亩城湖”之称。长约30华里的汉代大堤绕湖一周。湖区内有“文亭山”、“大台”等先民所筑的避水居住地。湖区人文景观很多。主要有文山夕照、寿峰朝曛、映湖晨烟、雁池秋月、风岭春云等。

文亭山

文亭山又名云亭山,新石器到汉代时的遗址,位于文亭湖中央,高出地面约8米,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罾参和冉雍、冉耕、冉求曾在文亭山弘扬儒术,留下了“曾子与三冉会文”的千古佳话。 成武县老城区有护城大堤,西起牛角尖,东至程堤口,南弦北弧,呈半月形,东西长,南北短,将县城环抱其中。据文物普查和专家考证,护城大堤始筑于战国,后经秦、汉至元、明、清几经加固和补修才得以保存至今。由于成武较早采用筑堤护城防水的办法,故而古城和整个护城堤内淤积较少,一堤之隔,内外地面落差竟达3米之多。15700米长的护城堤内形成了水波荡漾的万亩城湖。县城偏东而建,水包三面,呈现“烟楼水半城”的景象。这样由护城堤防水而形成如此之大的盆地,又积水成湖,城湖合一,历史悠久又保留至今的城镇湖泊,在我国是非常罕见的。如果把湖区的“文亭山”、“寿峰”等原始先民的避水居址、环城蜿蜓数十里的堤防工程,城湖里出土的汉代陶井群及水利设施联系起来看,它集中反映了数千年来黄泛区先民由筑台避水,到筑堤治水,发展到打井灌溉开发水利的历史状况和发展进程,它象一部无字志书,记述着成武历代先民与自然作斗争的英雄业绩,可称得上黄泛区古代水利发展史的实物博物馆。1992年整个湖区故城被列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