搔扒反射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区别

非条件反射是天生的,较低级,由脊髓产生,不用大脑参与;
条件反射是后天学习获得的,较高级,需要大脑参与。

脊蛙反射反射弧的实验分析方法

1.课前准备
课前除准备好脊蛙反射实验所必需的器材外,还要将分析反射弧用蛙的一条后肢(为叙述方便,本文暂定为左后肢)的坐骨神经分离备用。分离方法:用纱布包住蛙的躯干,露出后肢,使蛙背面向上,将左后肢拉直,在大腿背面纵向剪一个2~3厘米的小口,用玻璃探针将股二头肌和半膜肌分开,找到坐骨神经,将坐骨神经的一小段与肌肉分开,并在神经下面穿一根线,使线的两个末端留在皮肤外,需要时可用线将坐骨神经拉出。
2.反射弧分析
反射弧的分析应安排在“观察搔扒反射”之后,可以先简单地复习反射弧的组成,然后边观察实验现象,边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2.1 感受器的分析 将蛙的右足底皮肤剥去,分别刺激两只后足的足底,可见左后肢出现搔扒反射而右后肢不动。说明搔扒反射的感受器存在于皮肤。去掉皮肤,没有了产生神经冲动的感受器,因而不会出现反射。
2.2传入神经的分析 拉出右后肢的坐骨神经,将其剪断,分别刺激两只后足的足背,可见左后肢出现搔扒反射而右后肢不动。说明坐骨神经中有传入神经的成份。传入神经被切断,神经冲动不能传入,因而不会出现反射。
2.3 传出神经的分析 刺激蛙背部的中央部分(纸片应稍大些),可见左后肢出现搔扒反射,右后肢的大腿部分有反射性运动,而小腿和足不动。说明坐骨神经中有分布到小腿以下的传出神经的成份。传出神经被切断,神经冲动不能传出,小腿以下部分不出现反射。而分布到大腿部分的传出神经未被切断,所以大腿部分仍会出现运动。
2.4 效应器的分析 将右后肢大腿处的肌肉在远体一端剪断,刺激蛙背部的中央,可见左后肢出现搔扒反射,右后肢(包括大腿部分)完全不动。说明肌肉是反射弧效应器的一部分,效应器被破坏,不能出现运动反应。
2.5脊髓的分析 用探针捣毁蛙的脊髓,刺激蛙背部的中央,可见左后肢与右后肢一样不出现任何反应,说明脊髓被破坏,反射不能完成。
3.结论
经过上述实验分析,说明搔扒反射的反射弧在一个蛙体内有许多个。当这些反射弧都完整时,刺激任何部位的皮肤都会引起相应的反射,当某一反射弧的任何一部分被破坏,就会使这一反射不能进行,但并不影响其它反射的正常进行。脊髓是这些反射弧的重要组成部分,破坏脊髓,所有的搔扒反射都不能进行。同时,这种实验分析方法还能说明坐骨神经是混合神经。 如果学生素质较好,进行分析时还可采取先向学生介绍实验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可能的结果,然后再观察正确的结果。用实验方法分析脊蛙反射的反射弧,现象明显,操作简单,适于在教学中使用。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