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律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词语概念

基本信息

词目:排律
拼音:paí lǜ
注音:ㄆㄞˊ ㄌㄩˋ
英文:long lüshi

引证解释

律诗的一种。就律诗定格加以铺排延长,故名之“排律”。每首至少十句,多则有至百韵者。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须对仗。亦可隔句相对,称为扇对
杨士宏编《唐音》始列“排律”一目,后世因之。明徐师曾《文体明辨·排律诗》:“按排律原於颜谢诸人,梁 陈以还,俪句尤切,唐兴,始专此体,而有排律之名……大抵排律之体,不以锻鍊为工,而以布置有序、首尾通贯为尚。”《红楼梦》第七六回:“咱们两个都爱五言,就还是五言排律罢。”姚华《论文后编·目录中》:“近体一篇,为句凡八,句必属对,音必相间,其溢於八者为排律……排律之长者,韵可纍百,是为长排。”

简介

排律和一般律诗一样,要严格遵守平仄、对仗、押韵等规则,但它不限于四韵,每首最短五韵十句,多的长达五十韵(一百句)甚至一百韵(二百句)以上。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用对仗;各句间也都要遵守平仄粘对的格式。由于限制过多,容易显得堆砌死板,历来极少名篇。
排律一般是五言,七言极少。五言排律由汉魏六朝五言古诗演化而来。刘宋时谢灵运的《湖中瞻眺》、梁代庚信的《奉和山池》,已具排律雏形,但体制较短,限于五韵十韵。杜甫以后,方告成熟,体制渐长,声律愈工,中唐白居易的《代书诗寄微之》竟长达一百韵。韩愈、孟郊等更用联句形式演为长篇(如《城南联句》),形式更加工巧,内容却日见贫乏。
排律之中,还有一种试帖诗,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以古人诗句或成语为题,冠以“赋得”二字(所以也叫“赋得体”),并限定韵脚,为科举考试所采用。

名称考证

“排律”名称的出现绝非偶然,由唐至元,虽然中间隔了宋金两个朝代,但它是有伏脉的。明代诗人将“排律”名称用于唐代诗体,对唐诗“排律”研究起了沿波讨源的作用。韩国诗人接受并使用排律这个概念大约在明代时期,可见对唐代诗体的认同和摹习是比较迅速的,对明代的诗学观念也是有所接受的,对排律名称的确立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元明的唐诗选本、明代诗话中有关排律的论述及明代诗人自身的排律创作,终于使排律名称在隔代确立了。

佳作举例

著名的作品不多,较著名的有:杜甫的《题郑十八著作丈故居》(《杜诗详注》卷六)、白居易的《泛太湖书事寄微之》(《后集》卷七)、杜牧东兵长句十韵》(《樊川诗集》卷二)等。排律的一联叫做一韵,一共是多少韵没有明确的规定。上了百韵的排律也有所见。
例如,唐排律“上韦左相二十韵(作者:杜甫)”:
凤历轩辕纪,龙飞四十春。
八荒开寿域,一气转洪钓。
霖雨思贤佐,丹青忆老臣。
应图求骏马,惊代得麒麟。
沙汰江河浊,调和鼎鼐新。
韦贤初相汉,范叔巳归秦。
盛业今如此,传经固绝伦。
豫章深出地,沧海阔无津
北斗司喉舌,东方领缙绅。
持衡留藻鉴,听履上星辰。
独步才超古,馀波德照邻。
聪明过管辂,尺牍倒陈遵。
岂是池中物?由来席上珍。
庙堂知至理,风俗尽还淳。
才杰俱登用,愚蒙但隐沦
长卿多病久,子夏索居频。
回首驱流俗,生涯似众人。
巫咸不可问,邹鲁莫容身。
感激时将晚,苍茫兴有神。
为公歌此曲,涕泪衣巾
《唐人五言长律清丽集》
《唐人五言长律清丽集》六卷徐日琏、沈士骏辑
乾隆二十二年(公元一七五七年)春,乡试殿试均不考经判,而改试五言八韵唐律。于是徐、沈二人赶编了一部专收唐人五言长律的选集,分应制、应试、酬赠、纪述四门,自四韵至百韵,均有选录。这是一部供应举子投考学习的投机书。卷首有二十二年孟冬望日沈德潜写的序。徐日琏、沈士骏都是沈德潜的同乡和学生,沈又是沈德潜的族孙,大约此书是在沈德潜指导之下迅速编成的。虽然是一部应试投机书,但专选唐人五言律诗的集子,却只此一部。
此书每卷第一行题作《唐人五言长律清丽集》,这是全名。面页题作《唐律清丽集》,这是书名。书口题作《清丽集》,这是简称。“清丽”是选诗的标准。所选诗详于初、盛唐,略于中、晚唐,而选杜甫诗最多,仍是高棅以初盛为正宗的观点。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