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高梁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基本资料

种中文名:拟高梁
拟高梁 拟高梁
种拉丁名:Sorghum propinquum (Kunth) Hitchc.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属中文名:高粱属
属拉丁名:Sorghum

形态特征

拟高梁为多年生草本。具根状茎,长约20——40cm,粗1—2cm,节间长1—4cm。秆直立,高约1—
拟高梁花序 拟高梁花序
3m,径约0.8—1.5cm,由8—13个茎节构成,节被灰白色短毛,叶鞘紧包茎秆,较节间为长,叶舌质较硬,长0.5—1mm,叶片条状披针形,长70—120cm,宽约2—3.5cm。圆锥花序,直立松散,长约20—30cm,分枝轮生,长15—20cm,其上着生小枝,无柄小穗菱状披针形,长4—5mm,无芒,有柄小穗较无柄小穗狭小,带稃和颖,果形似橄榄,光滑,呈棕黑色,谷粒棕黄色,千粒重3.76g 。

生态特征

根据试种,拟高粱在栽培条件下,生育天数为216天左右,生长天数为270天。在中亚热带地区的自然条
拟高梁植株 拟高梁植株
件下,生长发育良好(表35—1)。但北 移到南温带地区,则有时种子不易成熟,甚至地下茎越冬也有困难。拟高粱的再生能力很强,小区试验,年可收割6—7次,即生 长期内,每月可割1次。平均日增长速度3—4cm,全年每公顷鲜 草总产量150t以上。拟高梁种子播种后,在适宜的温度和水分条件下,开始萌发, 先长出胚根,后长出胚芽。出苗后茎基部开始长出须根,同时形成 根状茎,使地下部发展壮大。因根状茎尖端尖硬,穿透力强,能在 地下纵横蔓延,分布成片,故有保持水土的能力。根状茎的芽,平时处于休眠状态,待到一定的时候才发芽,先侧生后才向上生长成 为直立的新植株,到第一次刈割后,茎基部即大量分蘖,分蘖数一 股为30—40个,高者可达176个。但收割次数要适中,过多或过 少,均使分蘖数下降,并使茎秆变细。实践证明,以平均每月收割 1次为宜。收割时的茎叶比为2:3,株高在100Cm左右。采种时 拟高粱栽培的第一年,种子在10月份成熟,第二年以后,一年有2次成熟,第一次在6—7月份,第二次为9—10月份。种子成熟期很不一致,宜早收获。拟高粱到11月下旬至次年2月,生长缓慢,但到次年3月,即开始迅速生长, 3月中下旬即可供青饲。拟高粱适于生长在低海拔疏松的酸性红壤上,pH值在4.0—5.5之间,同时对中性土壤亦能适应。在湿润的条件下生长良好,可以获得高产稳产。在干旱的山坡、岩坎、阴坡或灌木丛中栽培,亦能适应。但鲜草产量较低。对气温的要求:日平均温度在25一35℃时,生长极为旺盛,日最高温度达40℃时亦能适应。冬季气温在零下8℃以内,仅地上部 幼株有枯萎现象,其余均能安全越冬,当气温在零下7℃时,根状 茎才冻死。拟高粱具有一定的抗逆性。不论在沙滩,农田、山坡和河流两 岸,均可生长,对病虫害, 除易受螟虫的侵害外,未发现其他病虫害。

饲用价值

拟高梁的茎叶质地柔嫩、多汁、叶肉厚、茎髓充实、昧甜。拔节期,茎含糖量一般在6—8%左右,茎叶比在3:2左右, 适宜用作青饲或青贮原料,亦可晒制干草。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含 量如表35—2、35—3、35—4。拟高梁为马、牛、羊、猪、禽、兔和四大家鱼所喜食。饲喂奶牛,日食量平均为60kg,利用率达82.35%。如切碎饲喂,可达95%以上。拟高粱除作为草食动物和鱼类的良好饲草外,并有强大的根系 可作为水土保持植物。其茎秆老化后,可作为纤维工业的原料。由于拟高粱含有少量氢氰酸,故幼苗或经施尿素后不到10—15天的嫩苗不能放牧或刈割用,以免中毒。收割青饲时,植株高度最 好在100—120cm为宜。

栽培要点

营养繁殖可用根和茎移植和扦插。如作青饲用,株行距为30X 30cm,作青贮用,株行距以30X 40cm为宜。种子繁殖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温水浸种24小时后,直接进行穴 播,每穴约播2—3粒种子,而后用火烧土或黑肥土盖种,另一方法 是将种子先经过温水浸种,而后再经过催芽,进行薄膜育苗,待苗 长到15—25cm时,再行移栽,每穴一株。株行距如前所述,但如育种或繁殖种子时,株行距最好为30X 50cm或40X 50cm。播种 量,如育苗移植,每公斤种子的苗,可供种植0.27—0.3公顷之 用,如直接播种,其播量为15kg/公顷。红壤,黄壤或黑土地;均可播种或移植。将土地深耕后,略施农家肥或垃圾土7500kg/公顷或混合化肥375kg/公顷,则当年鲜草亩产量可达5000kg以上。以后每收割1次,每公顷应追施氮肥 60kg左右。在夏季收割利用时,留茬高度不得少于10Cm。拟高粱的种子极小,千粒重仅有3.76g,故覆土不宜过厚,一般为1—2cm, 田间管理除防除杂草外,对苗期螟虫的危害,应及时发现并喷施乐果或敌百虫。

地理分布

拟高梁分布区图 拟高梁分布区图
拟高梁分布于华南。1978年在福建沙溪两岸发现此草。根据福建农学院多年来的引种、筛选后,推广到浙江、江苏、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河南等省,均能适应生长。此外,在东南亚也有分布,茹马来西亚及越南。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