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血管减压术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基本信息

手术简介

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是原发性三又神经痛首选的手术方法,也是目前唯一能够根治三叉神经痛的手术。该手术是在全身麻醉下,患侧耳后沿发迹行4cm切口,牵开皮肤肌肉显露乳突根部,钻孔开骨窗直径3cm.切开硬脑膜在显微镜下吸出脑脊液,剪开蛛网膜探查三叉神经根部,找到压迫三叉神经根的责任血管(可为一根或多根),常见的有小脑上动脉及其分支(如为岩静脉压迫须行岩静脉离断)。显微剥离子游离责任血管后用tefflon面垫起。手术创伤小,预后良好

常见责任血管

压迫神经产生疼痛的血管称之为“责任血管”,常见的责任血管有:①小脑上动脉(55%),小脑上动脉可形成一向尾侧延伸的血管襻,与三叉神经入脑干处接触,主要压迫神经根的上方或上内方。②小脑前下动脉(30%),一般小脑前下动脉从下方压迫三叉神经, 也可与小脑上动脉一起对三叉神经形成夹持压迫。③基底动脉,随年龄增长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基底动脉可向两侧弯曲而压迫三叉神经根,一般多弯向较细小的椎动脉一侧。④其它少见的责任血管还有小脑后下动脉、变异血管(如永存性三叉动脉)、脑桥横静脉、外侧静脉及基底静脉丛等。责任血管可以是一支也可以是多支,既可以是动脉也可以是静脉。

主要方法

方法简介

方法是:全麻下,于患侧耳后、发际内纵行4cm的直切口,颅骨开孔,直径约2cm,于显微镜下进入桥小脑角区,对三叉神经走行区进行探查,将所有可能产生压迫的血管蛛网膜条索都“松懈”开,并将这些血管以Tefflon垫片与神经根隔离,一旦责任血管被隔离,产生刺激的根源就消失了,三叉神经核的高兴奋性就会随之消失,恢复正常。绝大多数患者术后疼痛立即消失,并保留正常的面部感觉和功能,不影响生活质量。

手术优点

血管减压术是针对三叉神经痛的病因进行治疗的方法,并且能够保留三叉神经的解剖完整,因此三叉神经的正常神经功能可以保留。部分患者还能消除血管压迫脑干所致的高血压状态,达到根治高血压的目的。由于微血管减压术具有止痛效果明显、非破坏性、副损伤少、极低的复发率等优点,因此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

手术并发症

除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外,其他所有三叉神经痛患者均适合微血管减压手术,最常见的手术并发症包括听力减退、面部感觉减退,但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提高,在大的神经外科医疗机构,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很低,并且除听力减退(发生率约1%)较难恢复外,大多数脑神经损伤的症状轻微,多可逐渐恢复。

应用

微血管减压术

神经内窥镜也被应用到微血管减压术中,观察到的解剖结构更清晰,并有助于发现三叉神经腹侧的责任血管,减少对邻近结构如颅神经、脑干小脑血管的牵拉及损伤。更为优越的是,内镜可以全方位地观察神经与周围血管甚至蛛网膜小脑幕的关系,从而确定压迫因素、不遗漏责任血管,特别是有角度的内镜更清晰,这将进一步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

注意事项

内镜的观察方法有别于传统的直视观察,深度知觉相对稍差,内镜的尖端进入深部区域,特别是有角度的内镜,很可能造成周边神经、血管的损伤。总之,微血管减压术术中内镜的应用,可以克服显微镜直视的缺点,避免遗漏责任血管,确定减压效果,可以作为微血管减压术的一种辅助,但术中仍需谨慎操作,避免出现副损伤。
微血管减压术是国内外绝大多数学者十分推崇并且广泛应用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因为它是一针对“病因“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相比其它疗法,它最大的好处就是在长期有效的解决疼痛的基础上,能够保留患者面部正常感觉,改变以往治疗后出现的面部麻木不适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广大患者愿意接受治疗。

复发原因

微血管减压术无效原因

血管遗漏
照成血管遗漏,考虑可能为术中病人头部位置变化、小脑半球牵拉、脑脊液排放过快及蛛网膜广泛切开致责任血管行程发生移位造成识别困难;其次将与神经平行或简单接触的血管误认为责任血管并进行减压,位于血管丛深部的主要责任血管被遗漏。
②隔离棉片滑脱、移位 首次MVD使用的隔离棉片较小或放置不当,当时虽然将压迫点与责任血管分离,但随着术后小脑复位和脑脊液流动,使隔离棉片滑离减压位置。
③隔离棉片过大、过多 可能导致神经轴弯曲、移位或形成新的压迫点。若责任血管迂曲、硬化或为短小的动脉时,应以棉片包绕血管后将棉片固定于岩骨硬膜达到充分减压的效果
蛛网膜黏连 可见广泛的蛛网膜黏连,再次行血管-神经松懈术有明确的治疗效果提示黏连、增厚的蛛网膜可能是形成新压迫的原因。
⑤静脉压迫和其他原因 术中发现3例首次手术隔离棉片放置良好而经再次MVD后症状消失,其原因不明确。

三叉神经痛再次手术的经验

注意头位正确摆放,可避免对小脑的过度牵拉,并可在保持血管、神经原貌的情况下观察和寻找责任血管。术中注意保持显微镜光轴与入路一致,保证三叉神经REZ良好显露。锐性分离覆盖于三叉神经REZ和局部血管周围的蛛网膜,但在解剖蛛网膜前应观察局部血管走行,以免影响对责任血管的判断。对减压棉片过大导致神经轴弯曲者,重新更换隔离棉片。严重黏连而无典型责任血管者行黏连松懈术。对于年龄较大而术中未观察到明确责任血管者可行感觉根部分切断术,尽管术后遗留面部麻木,但疼痛症状多能消失。

三叉神经痛再次手术的疗效分

析 本组术后9例症状立即消失,早期治愈率达75%,2例症状在1~3个月消失,且随访效果良好。我们认为对于ITN首次行MVD无效或复发者,再次手术探查应是最佳选择。有研究提出延迟治愈,认为责任血管长期压迫神经局部造成脱髓鞘改变中枢兴奋性增加,MVD术后虽然解除了血管压迫,但神经髓鞘的修复和神经兴奋性趋于平稳需要一定周期。所以我们建议第1次MVD术后无效的病人不必急于施行第2次MVD,可在药物维持下随访观察半年左右。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