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了对开化杜仲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自2007年3月20日日起对开化杜仲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公告2007年第57号)。
保护范围
开化杜仲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浙江省开化县人民政府《关于界定“杜康牌”开化杜仲茶原产地标记地理范围的函》(开政函[2005]6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浙江省开化县所辖行政区域。
专用标志使用
开化杜仲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衢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
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选叶片相对较厚的华仲3号、5号。
(二)立地条件。
选择背风向阳,海拔500至800米的温暖湿润山区丘陵地带。土壤pH值5.0至6.8,土质深厚肥沃,有机质含量在1.5%以上的中酸性土壤。
(三)栽培管理。
1、种植:选适合立地条件经深耕重施有机肥的山地,杜仲苗栽植的最佳时间为10月下旬至来年2月底前。
2、密度:山地杜仲林为120至220株/666.7㎡(亩),平地速生杜仲林为1000至1200株/666.7㎡(亩)。
3、管理:适时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在可能的条件下亩施农家肥500kg以上,饼肥150kg左右。
4、修剪:控制顶端优势,扩大立体采摘面。幼林需3次定型修剪,速生林每年1次重修剪,以保证树势生长及鲜叶采摘方便。
(四)鲜叶采摘。
每年3至4月采绿色小叶制作精制茶;5至10月采绿色大叶制袋泡茶。盛叶器需清洁、透气,严禁采黄叶、烂叶、干叶和枝丫;鲜叶进厂后按标准及时分级验收、分级摊放。
(五)加工。
1、工艺流程:采摘→摊青→杀青(袋泡茶需粉碎)→揉捻→二青→造型→足干→精选。
2、摊青:时间4至8小时,厚度不超过3厘米,摊青室内通风,避免阳光直射,摊青程度以茶叶含水量72%左右为宜。
3、杀青:高温杀青,先高后低,嫩叶老杀,老叶嫩杀,杀青温度控制在210至230℃,杀青叶含水量掌握在60%左右。
4、揉捻:由揉捻机冷揉,加压轻—重—轻,交替进行,以轻揉为主,防止挂丝。袋泡茶改粉碎,杜仲茶粗细控制在15至50目之间。
5、二青:以叶厚不超0.5cm、温度调至100至120℃的烘干机,使杜仲茶叶含水量降至40%左右。
6、造型:由揉捻机对茶肧进行整形,使成条率达90%以上。
7、足干:用80至90℃的烘干机烘干,使其含水量低于7%。
8、精选:除片、末、梗及夹杂物使成品茶粉末不超过1%。
(六)质量特色。
1、感观特色:
干茶松散色绿,用手轻揉有明显成团的杜仲胶丝相连,茶香明显,茶汤亮绿,茶底嫩绿。特点:绿茶型杜仲茶,带开化杜仲茶特有茶香,滋味鲜醇甘爽,有普通绿茶般口感。
产品分精制茶:特级、特一级、特二级;袋泡茶一级、二级;共五个等级。
2、理化指标:
项目
|
指标(%)
|
精制茶
|
袋泡茶
|
含水量
|
≤7.5
|
粗纤维含量
|
≤18.0
|
≤23.0
|
游离氨基酸
|
≥0.08
|
≥0.15
|
水浸出物含量
|
≥22
|
≥39
|
叶绿素
|
≥1.5
|
茶多酚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