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克拉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简介

1898年巴克拉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利物浦大学物理系,并于同行获得硕士学位。1900年转入剑桥大学皇家学院,1902年回到利物浦大学当研究员,后担任实验员,助理讲师和现代电学讲师。1909年任伦敦大学惠斯顿(Wheatstone)讲座物理教授。1913年任爱丁堡大学自然哲学每主任,直到逝世。
191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贡献

巴克拉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具有均匀伦琴(Rontgen)辐射的特性,证明元素具有标识X射线谱。他发现了X射线的偏振,并首次证明二次发射有两种:一种由不带电的散射X射线组成,另一种是特殊物质特有的荧光辐射。他的学术论文主要见载于《交流》和《皇家学会学报》上。他是皇家学会会员,获得过多种荣誉学位。1916年任皇家学会伯克得讲座教授,并于奖惩获休斯奖章。
当X射线照射到固体、液体或气体上时,都会引起两种完全不同的次级辐射:其一是微粒辐射,即电子发射;其二是次级X射线辐射。巴克拉(左图)对次级X射线辐射的本质作了最重要的和最详细的研究。他首先发现了次级X射线辐射存在两种不同的X射线:其中一种X射线的吸收系数、穿透本领等性质和入射X射线的相同,被认为是散射后的原X射线。这种散射后的X射线的强度随相对于入射X射线方向的不同而变化。通过对这种X射线强度分布的测量,巴克拉确定了一系列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总发射,从而近似地估计出一个原子中所包含的电子数。另一种次级X射线辐射是均匀的,其吸收系数与入射X射线无关,仅由被照射物质决定。巴克拉发现,每一种化学元素产生一种次级X射线辐射,因此,它可被看作是该元素的特征标志,巴克拉称其为标识X射线。巴克拉还发现,标识谱线被区分为两个不同的范围:K系列和L系列。K系列的穿透本领较强,L系列的穿透本领较弱。巴克拉成功地研究了从钙到铈的K系列和从银到铋的L系列。
次级X射线标识谱的发现,对现代原子结构概念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自从X射线在晶体中衍射的发现提供了测量X射线波长的方法后,对K系列和L系列的进一步研究得到了有关原子内部结构的极为重要的结果:是原子的核电荷,而不是原子量,决定该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也就是说,原子的核电荷决定原子的化学属性。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