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嘴柳莺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巨嘴柳莺
拉丁文学名: Phylloscopus schwarzi
命名人:Radde
命名年份:1863年
别名:厚嘴树莺、大眉草串儿、健嘴丛树莺、拉氏树莺
英文名:Trick-billed Willow Warbler

分布

巨嘴柳莺

巨嘴柳莺

新疆(哈密)、内蒙古东部、黑龙江(大、小兴安岭、哈尔滨、镜泊湖、大庆)、吉林(长白山、延边、通化、吉林市)、辽宁(西部、南部)(繁殖鸟,旅鸟)、迁徙途经北京、河北(昌黎)、河南、山东、山西、甘肃(武山)、贵州(江口)、四川(康定)、云南(漾濞、蒙自)、江西、浙江、湖北、湖南、广西、福建(旅鸟、冬候鸟)、广东、香港(罕见冬候鸟);繁殖于俄罗斯,朝鲜等地,越冬于缅甸,泰国,中南半岛。

鉴别特征

上体橄榄褐色;无翼斑;嘴较厚,其厚度在鼻孔处3mm以上;下体大部为黄色,或棕黄色。

形态

巨嘴柳莺

巨嘴柳莺

(据采自河北昌黎的雄鸟标本描述)
上体包括两翅的内侧飞羽橄榄褐色,尾上覆羽转为棕褐色,两翅的外侧覆羽和飞羽均呈暗褐色,各羽缘以棕褐色;尾羽亦暗褐色,边缘微棕褐色;眉纹及眼圈的上、下部均为棕色;自眼先有一暗褐色的贯眼纹,伸至耳羽的上方;两颊与耳羽均为棕色与褐色相混杂。颏、喉近白色;腹部鲜黄色;胸、两胁及腋羽、尾下覆羽均呈浓、淡不等的棕黄色。两性羽色相似。
虹膜褐色;上嘴黑色,下嘴基部为黄褐色,而先端亦转为与上嘴同色;跗蹠黄褐色。

量衡度

性别 体重(克) 全长(毫米) 嘴峰(毫米) 翅长(毫米) 尾长(毫米) 跗跖(毫米)
♂♂(10)
13.7
(13-15)
123.4
(115-133)
9.5
(9.2-9.9)
63.1
(61-66)
55
(52-57)
24.1
(23.1-24.9)
♀♀(3)
9.75
(9-10)
119
(115-121)
9.1
(8.9-9.3)
53.2
(53-54)
53.3
(53-54)
22.5
(21.2-22.4)

分类讨论

巨嘴柳莺 Phylloscopus schwarzi褐柳莺Phylloscopus fuscatus甚相似,但体形稍大些(体长116-133mm),嘴较厚(鼻孔处达3mm以上);上体的橄榄褐和下体的黄色均不见于褐柳莺(褐柳莺腹中部仅偶沾黄色色泽)。
巨嘴柳莺是单型种,迄今尚无亚种分化。

生态

栖息于海拔1500m以下乔木阔叶林下灌丛、矮树枝上或林缘草地觅食,亦见于低矮果树上匿栖深处,而在密枝上急跃,漂泊不定,有时亦见于河谷灌丛中活动。性胆小而机警。
在繁殖季节,雄鸟常站在灌丛或小树顶端,从早到晚鸣叫不停,尤其是早晨和上午鸣叫最为频繁。鸣声单调,其声音似"jiao-jiao-jiao…”。鸣叫时,雄鸟垂直站在灌丛或小树顶端,嘴伸向上,喉突出,两翅轻微抖动。有时,雌鸟在附近灌丛中发出"zha-zha-zha…”回鸣。
食物主要为昆虫。在贵州解剖3个鸟胃得知,食物有鞘翅目昆虫、蚂蚁、草籽、及果实。郑作新等(1958)在河北昌黎果园检胃得知,食物全为昆虫,其中以螽蟖及卵吃得最多,几占了此鸟总食量的70%,其它有鞘翅目昆虫、叶甲、鳞翅目昆虫、同翅目昆虫和双翅目昆虫虻等。
繁殖期5-7月。在黑龙江省5月中下旬迁入繁殖地后,即开始觅寻营巢地并开始发出占域鸣叫,如有人走近,则窜入灌丛和草丛中隐匿起来,不久又从别处钻出来,跳到树枝顶上又开始鸣叫。通常营巢于森林
巨嘴柳莺

巨嘴柳莺

及林缘灌丛,或附近沼泽地草丛中或灌木上,巢距地面10-80cm,营巢由雌鸟完成,雄鸟在附近警戒。
6月中旬曾在黑龙江省采得1巢,该巢筑于土堆稍隆起的草丛中,巢址很隐蔽。巢呈球形,侧面开口。外壁由鱼鳞松、木栓层、禾本科、茜草科的植物茎叶构成,比较疏松粗糙,内壁较细致,主要由细草茎、须根和树皮纤维构成,内铺垫得很厚细长的麻纤维。巢外径13cm×13.5cm,开口直径5cm×5cm。每窝产卵5枚,呈乳白色,有淡黄色斑点,钝端较密集。卵平均重2.1g,大小平均17.4mm×14mm。
卵产齐后即由雌鸟孵卵。孵化期13-14天。

保护措施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